張憲義:我沒有背叛台灣 我背叛的是郝柏村

2017-01-08 05:40

? 人氣

張憲義近照。(遠足文化提供)

張憲義近照。(遠足文化提供)

張憲義,臺灣人,1943年生於海南海口市。中正理工學院五十六年班物理系畢業、美國田納西大學核子工程碩士、博士,長期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1984年升任該所副所長。張憲義是臺灣政府培養之一流核子工程人才,也是臺灣祕密核武計畫關鍵研發人員。他在1988年1月9日突然離臺赴美,美方因而確認臺灣發展核武的決心與能力,於是臺灣的核武計畫遭到封殺。1990年起,張憲義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國家實驗室繼續從事核能研究,專注於第四代核電廠技術的開發,也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13年退休。

蔣經國過世後與丁大衛會談

美國非常關切臺灣的核武發展,加上當時臺灣不穩定的政局發展,一是民進黨的崛起,二是蔣經國病危,接下來恐怕又有軍事強人的出現,於是促使美國在與我接觸並取得正確的資訊後,最終引發一九八八年臺灣被終止核武發展的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我才知道,美國所謂的紅線,指的是有能力在三到六個月內製造出可使用的核武器。雖然一九八八年我來美國時對此已略知一二,但未得到確認,美方也不可能告訴我他們的底線在哪裡。當他們確定要採取行動,包括安排我出走,我對這當中的具體情形毫無所悉,我也沒有提供任何意見。

當我首度與丁大衛會談時,他表示事情的發展和原先的計畫有出入,因為蔣經國過世了,美國得重新擬定對應計畫。有關核武計畫的結案已先得到李登輝的明確保證,這也是他獲得美國全力支持的條件之一。詳情不需要我再訴說,憑良心講,我也不能說,因為我不是圈內人物。

會談中,他曾詢問我該如何安排郝柏村、核研所相關人員的意見,他們準備幾天之後就要到臺灣展開談判。我反問丁大衛:「美國究竟想要什麼?」原來那時華府的目的之一,是想趁著蔣經國在世時,除掉郝柏村這位讓美國頭痛的軍事強人。這樣一位有企圖心、又有可能失去控制的人物,美國到底要如何安排?我說出這些內情不是針對個人,更不是針對郝柏村。

丁大衛是那時華府圈內人物,他們原先的構想是希望蔣經國在世時就能處理掉郝柏村這個燙手山芋。華府不認為李登輝副總統—當時檯面上的接班人,能夠控制得了局面,這是他們的假定和想法。再加上若是掌控軍方的郝柏村踩到核武紅線,華府認為將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還有東亞地區,包括太平洋第一島鏈安全的安全體系。

蔣經國在我離開臺灣數日後過世,這是天意。我從不認為蔣經國是因為我的問題而過世的,而且美國政府也預料到這件事。儘管華府情報部門似乎都知道蔣經國大限將至,但沒有人曉得究竟哪一天會走。當時他們決定採取行動,除了「紅線」的問題以外,還考量到蔣經國的健康問題。因為美國政府與情治機關非常信任蔣經國,他們真的相信,包括「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作核武」的政策宣示、宣布解嚴,以及蔣家人不會也不能接班等政策,絕不是蔣經國隨口說出的玩笑話。所以他們並不希望蔣經國太早過世,期望在蔣經國還能控制的局面下,將這些頭痛問題,包括郝柏村在內,能夠做比較好的安排。

1988年1月26日上午,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丁大衛夫婦(左三、左四)到圓山忠烈祠向故總統蔣經國致悼。(遠足文化提供)
1988年1月26日上午,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丁大衛夫婦(左三、左四)到圓山忠烈祠向故總統蔣經國致悼。(遠足文化提供)

美國不希望後蔣時代,台灣出現軍事強人

這些事情在我與丁大衛等人幾次會談後,終於得到了證實。「首先,我們代表雷根總統向您致意,歡迎您來到美國,我們非常感謝您對美國與世界安全的貢獻……」當時這些客套話一講完,丁大衛緊接著說:「過幾天我就要到臺灣……(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知道蔣經國過世的消息,於是我們開門見山地談論這些問

題。)李登輝的人曾打電話聯繫雷根政府,希望尋求我們的支持,我們這邊當然會支持他,這方面沒有問題。」緊接著進入了正題。第一點牽涉到郝柏村的問題。這時我才真正了解美方不認為李登輝控制得了郝柏村,因為李登輝既無實權,也不是位居權力核心,他們評估郝柏村的政治企圖心旺盛,在重要問題上很可能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美國人向來對企圖心旺盛的軍事將領很有戒心。因此,他們才會趁蔣經國還在的時候掀開問題,藉此拉下郝柏村。他們的確相信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無法對付郝柏村,對政局會有不良的影響。美國不希望看到後蔣經國時代出現軍事強人。

「站在美國立場,我希望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拉下郝柏村,而是讓製造核武的決心無法實現,也不要讓某些人的政治野心得逞。」我特別向丁大衛強調我的立場。事實上,在我離開核研所以前,我在我的辦公桌上留下辭呈,其中一點寫到,我不希望有政治野心的人濫用核武的威力,引發臺灣政局的不安,甚至造成臺灣老百姓的災難。我接著說,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到底有沒有實權,是否能夠控制郝柏村的企圖心,我無法提供任何意見,但我唯一想提醒的是,站在美國的立場,除了阻止臺灣生產核武外,更重要的是防止中科院人才的外流,如果他們被國際上想擁有核武的國家利用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我首先強調絕對不能打散中科院核研所的組織,打散的話反而更不容易控制核武的擴散,甚至被有心人士或政治野心家操控,而難以收拾。我還特別提醒美國,能夠有效控制臺灣核武研發組織的人仍舊是郝柏村,所以我告訴丁大衛,不論美國或臺灣,都非常需要郝柏村協助處理臺灣接下來的政軍局勢。我們需要郝柏村留在位置上,借重他的權威,好好地穩住臺灣的政局與軍心,但前提是要符合美國的利益,若把他鬥垮了,反而會引發更多不安;同時也要讓郝柏村了解他踩到底線,讓他無話可說,必須接受你們提出的限武協定。

丁大衛也提到,雷根有一封給李登輝的私函,裡面提起幾個要點:「希望貴政府能夠全力配合丁代表,執行我們的協定。」然後丁大衛說:「昨天雷根總統半開玩笑地對我說,若李登輝沒有接受限武協定,那你丁大衛就留在臺灣,不用回來了!」事後回想起這個插曲,當初李登輝能夠鞏固他的權力成為領導核心,說不定我還幫了一些忙。不過,真正的關鍵是他在國民黨內得到宋楚瑜等重要人物的擁護,他們比我更具影響力。

已故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丁大衛(左起)在當時外交部長丁懋時陪同下,晉見蔣經國總統,站立於蔣經國身後的是當時的英文翻譯馬英九。(取材自丁大衛回憶錄)
已故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丁大衛(左起)在當時外交部長丁懋時陪同下,晉見蔣經國總統,站立於蔣經國身後的是當時的英文翻譯馬英九。(取材自丁大衛回憶錄)

郝柏村指示淡化張憲義事件 繼續強化台美情報交流

我並不是要在這裡搶功,但至少美國施壓這個因素是可以確定的,這也是賀立維在書中提到,為何忽然間好像未曾發生任何事,也沒有相關人員受到懲處,連郝柏村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實際上,郝柏村的實權因為這件事而一落千丈,表面上好像高升,升任國防部長又擔任行政院院長,但真正的軍權卻受到很大的衝擊。這恐怕也是李登輝和美國所達成的協議。若郝柏村繼續控制軍權,變成所謂的軍事強人,就會凌駕於李登輝之上,李登輝不希望看到這種局面,美國也是,因此他們採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和平順利地拔除郝柏村實際的軍權。

有關叛逃的指控,我不曾背叛蔣經國的政策宣示,我也沒有背叛臺灣百姓的福利,唯一與背叛扯得上關係的是,我背叛了郝柏村,減弱他在軍方或政治圈的影響力,讓他的氣燄被壓了下來。關於這一點,我還未曾聽聞有知識分子明確地探討這件事。

在與丁大衛和白宮禁止核擴散的國安專家的重要會議報告後,大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通過了三次CIA極為慎重的測謊,在這期間「公司」也多次安排我與相關業務官員進行報告與交換意見。在會談時,我曾問及是否因為這次核武事件,對美國和臺灣在軍事情報交流方面的合作關係有所影響?CIA的官員說:「是的,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應付得了。(We can live with it.)」

除此之外,他們會轉告由臺灣傳來的消息,如下面兩則關於郝柏村的重要訊息。當丁大衛訪問臺灣時,郝柏村曾指示中科院院長葉昌桐針對我的事情要以低調、淡化的方式處理,要將對臺美關係的衝擊減至最低。另一則大約發生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左右,葉昌桐、許歷農代表郝柏村訪美,和CIA與軍事相關人員會談。他們表示已發生的張憲義事件就讓它過去吧(Let bygones be bygones.),並建議繼續加強臺美之間軍事情報交流的管道。

張憲義與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儀深為他的的口述訪談《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
年輕時的張憲義與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儀深為他的的口述訪談《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

*本文選自中研院研究員陳儀深對前中科院核能所副所長張憲義的口述訪談《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遠足文化出版/由彭孟濤、簡佳慧整理)。新書發表會於1月9日(一)上午10:00,台大校友會館舉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