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韓國瑜喚回中間選民之兩岸篇─從「兩個不要懷疑」到「中國願景」

2019-12-23 07:00

? 人氣

韓國瑜盛產「金句」,「兩個不要懷疑」是其中最重要名言: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不從東方升起,但你不要懷疑共產黨收復臺灣的決心、不要懷疑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資料照,顏麟宇攝)

韓國瑜盛產「金句」,「兩個不要懷疑」是其中最重要名言: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不從東方升起,但你不要懷疑共產黨收復臺灣的決心、不要懷疑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資料照,顏麟宇攝)

韓國瑜盛產「金句」,「兩個不要懷疑」是其中最重要名言: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不從東方升起,但你不要懷疑共產黨收復臺灣的決心、不要懷疑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高度肯定這「兩個不要懷疑」,認為它言簡意賅,是藍營中對兩岸關係最精準全面、價值正確的歸納,是臺灣政治,且不限於臺灣的「至理真言」,可以「普世」適用,解釋很多事情,例如上一文提到的「三把槍」:

「槍」之一,「習講話」印證「不要懷疑共產黨收復臺灣的決心」,即,「習講話」將「九二共識」間接但明確地闡述成「一國兩制」,使「九二共識」瞬間變質,明顯是往「專制」方向縮短臺灣與大陸的「價值距離」。

「槍」之二,「反送中」印證「不要懷疑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韓國瑜此一金句,把「臺灣」換成「香港」也一樣適用:「不要懷疑香港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確實,香港就是臺灣的鏡子,萬一將來臺灣「被一國兩制」,則「今日香港」的「反送中」,正是「明日臺灣」也會出現的「反一國兩制」之預演,這是「今日香港,明日臺灣」說法的另一層意義。

佔中時懸掛的布條,其中一幅「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在太陽花運動時就開始流傳。(BBC中文網)
佔中時懸掛的布條,其中一幅「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資料照,BBC中文網)

「槍」之三,一個「不分區」,同時反面印證「兩個不要懷疑」:「不分區」即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其中最引發爭議與反感的是兩個人物:吳斯懷與葉毓蘭。吳斯懷的一系列「親共」行為,就是配合中共「收復臺灣的決心」;葉毓蘭「撐港警」,就是否定與打擊香港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引申下去,她也會同樣反對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會歡迎接受「一國兩制」。

20191120-國民黨20日下午於黨部舉行不分區立委聯合記者會,介紹前16名不分區立委。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陸軍前副司令吳斯懷。(羅暐智攝)
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其中最引發爭議與反感的是兩個人物:吳斯懷與葉毓蘭。吳斯懷的一系列「親共」行為,就是配合中共「收復臺灣的決心」。(資料照,羅暐智攝)

這些年來,國民黨的政治判斷彷如「腦殘失能」,讓政治進程拐入絕境。馬英九「媚綠」本土化,趕走自己人,導致「泛藍減半」;吳敦義走向另個極端,「媚紅」親共,趕走中間與淺藍,張善政說政黨票可投給其他黨即是明證。韓國瑜過去批評馬英九「鬼混」,現在輪到他「逐其位」,他如何證明正在貫徹他自己的「兩個不要懷疑」之「至理真言」,「止鬼混,行正道」?

太陽蓋星星

很多人應該都讀過這則故事格言:我老公的缺點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優點很少,少得像天上的太陽。可是,太陽一出來,星星都不見了。

「太陽蓋星星」,一個太陽遮掉所有星星,一個大優點抵消所有小缺點,這個道理,也正是筆者再三引用的,在本人《看到韓國瑜「半套危機處理」的背後》一文內的小節《政治規律:「施政綱領VS道德操守」》中揭諸的政治原理:政治目標 > 道德政績,是選戰利器。民進黨的「內政」是他們的「星星」,「左政」與「綠共」腐敗多得數不清,但「兩岸」是他們的「太陽」,一個對中共毫不含糊的抗拒姿態,抵消所有「內政」敗跡,捲走中間選民。

國民黨是反面效應,「兩岸」是他們的「黑洞」,對中共的忍讓曖昧,僅此一項,即可吞噬掉他們所有的強項內政優勢「星星」。

可見,一反過去常識,國民黨現在的強項是內政,弱項是「兩岸」,亟需加強的是「兩岸」。如果現在仍然一項項地拋出內政政策,卻在「兩岸」上停步不前;或「兩岸內政化」,把「拒絕一國兩制、捍衛民主自由」的兩岸「普世價值」核心議題偷換成「賣農漁、迎陸客」的民生課題,這是「抓小放大」、「抓次放主」、「強強(強化強項)」,「弱弱」,不是錯判形勢,便是自欺欺人。

國民黨有無強化「兩岸」的良策?有。民進黨的表面「拒共」,實質是「去中國化」,以圖最終「脫離中國」,那只是一顆「拒中」的「小太陽」,國民黨完全有能力升起一顆「大太陽」,蓋住這顆「小太陽」。筆者的建議,是以韓國瑜的「兩個不要懷疑」為基礎,引申「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提出一個「民主自由」前途光明的「中國願景」。此舉既「合憲」,更是對臺灣/亞洲/世界民主和平的終極保障,但對追求「去中國化」的民進黨,卻是「不可能任務」。「兩個不要懷疑」為基礎的「中國願景」是境界最高的兩岸議題綱領想像,韓國瑜/國民黨可憑此一舉超越民進黨的「三把槍」,既超越民進黨的「拒共去中國化」,也超越吳斯懷和葉毓蘭的不識相。

去中國化VS親中反共,小丑VS醒獅

「中國願景」的具體內容想像可以另外探討,這裡先挑明一點。凡關心美中關係者應該都知道,最近以來,美國越來越將「中共」與「中國」、「中國人民」分開,中共 ≠ 中國/中國人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觀」變化,它意味著美國只與「中共」為敵,但擁抱「中國」和「中國人民」,國務卿蓬佩奧、知名鷹派策士班農等都明確表達過「為敵中共,擁抱中國/中國人民」的觀點。

這種「中共 ≠ 中國」的觀念,目前在臺灣並未帶起思想的漣漪,但未來很可能變成一個民進黨的政治大坎,因為民進黨是「去中國化」,是故意攪和「中共」與「中國/中國人民」,強推「中共 = 中國」,與美國唱反調。未來有一天我們或會發現,隨著美中衝突繼續加劇,當臺灣必須在其中擔當某個角色、發揮某種作用時,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會和美國的「親中反共」格格不入,甚至起衝突。在選舉角度,如果民進黨領導層想追隨美國「親中反共」,一心一意夢想「今日去中國化,明日法理臺獨」的廣大綠營基層,會允許嗎?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美聯社)
隨著美中衝突繼續加劇,當臺灣必須在其中擔當某個角色、發揮某種作用時,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會和美國的「親中反共」格格不入,甚至起衝突。(資料照,美聯社)

然而這些不會發生在國民黨。儘管今天的國民黨渾渾噩噩,在「懼共噤聲」和「媚共奉承」間遊移,但如果形勢需要而國民黨振作起來,回到「親中反共」的「初心立場」,他不但能完整保住基本盤,還能吸引到中間。這是筆者有一次詢問一名「韓粉」相關問題後得到的清晰答覆,因為藍營的思想基礎是「中國認同」,維持「親中」,就是維持基本盤;同時,有了「反共」,就會有中間選民。

戰略家范疇多次呼籲,臺灣要為未來的「後中共時代」預作準備。順著「後中共時代」的邏輯,以韓國瑜「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為主軸,鋪開「中國願景」的想像,我們會發現,在美中臺三方民主融合的大世界裡,一心「去中國化」,只想蜷伏在孤島臺灣的民進黨,只是個鼠目寸光的小丑,只有「親中反共」的國民黨,才能擔當重責大任。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睡獅,當他醒來時,世界會為之震動。國民黨也是如此,在臺灣今日林林總總的諸多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最有可能在明天翻身挺立成一匹雄壯醒獅,儘管他現在仍在昏沉度日。

請勿「寧負臺灣民意,不逆中共黨意」

如此「中國願景」,一定有人會質問:這不直接對抗習近平的「中國夢」,他會接受嗎?有可能實現嗎?

一個從「臺灣人民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引申出來的「民主自由」之「中國願景」,肯定為臺灣人民、香港人民,以及大陸人民所樂見,是中國必走之路,但她畢竟是「遠景」。現在提出這個「中國願景」,是為贏得明年「111」選舉的短期目標選舉策略。擔心實現的可能性,是忘了眼前,想得太遠;擔心習近平不接受,是藍營致命的「選舉恐共症」:「寧負臺灣民意,不逆中共黨意」,哪怕輸掉選舉,也不敢批評中共。

本來,在選舉期間,中共是格外容忍藍營「冒犯」他的。國民黨黨內初選時,郭台銘多次對中共出言不遜,記者為此提問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安答曰:「對島內選舉期間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論我不作評論」,這就是中共對藍營人物尖刻言論的容忍態度。馬英九2008年競選總統時,也對中共說過狠話。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出席3月30日主持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中評社)
國民黨黨內初選時,郭台銘多次對中共出言不遜,記者為此提問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見圖),安答曰:「對島內選舉期間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論我不作評論」,這就是中共對藍營人物尖刻言論的容忍態度。(資料照,中評社)

「中國願景」應「內方外圓」

當然,筆者並不主張對中共任意發難,而是應該「內方外圓」,內在的原則堅定清晰,但外在姿態溫和。「內方外圓」的「中國願景」,這是韓國瑜/國民黨面對民進黨(以及中共)的最佳戰略。國民黨現在顯然「外圓」過餘,「內方」不足。至於具體的兩岸關係冷熱,選後肯定要適時調整,現在根本不必想太多。

如果連一個臺灣人民樂見的「中國願景」都不敢提出,中間選民下意識即會明白:選舉期間都不敢得罪中共,選贏後為了「市場靠大陸」發大財,你對中共還挺得起腰桿嗎?你會不會為了「發大財」,對中共委曲求全,讓其予取予求?何況,最重要的是,當民進黨的「拒共太陽」蓋過了你的「發財星星」,你還贏得了選舉,去實現那個「發財夢」嗎?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