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為什麼中國應當改名為「秦漢國」?

2019-12-22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至今中國仍然無意回轉到人類普世價值的正途上,繼續在「大躍退」之路上奪命狂奔。圖為習近平、毛澤東。(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認為,至今中國仍然無意回轉到人類普世價值的正途上,繼續在「大躍退」之路上奪命狂奔。圖為習近平、毛澤東。(資料照,美聯社)

「超穩定結構」的秦漢秩序造成帝國停滯

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人權災難愈演愈烈之際,在台灣年輕一代「天然獨」不可逆轉之際,在「諸夏意識」呈幾何級速度傳播之際,從上世紀初即被認為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宏大敘事和身份認同,如中國、中國人、中華民族、華人等,逐漸受到質疑、批判、解構和顛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評論人鄭立在《「中國人」不是民族,而是一種宗教》一文中指出:「中華民族或中國人三個字,他的存在目的,就是要找一個合理的解釋,怎樣將前清帝國的疆域,置於一個新政治實體的統治之下。」所以,統治者以「龍門亂搬」的方式,一時說國籍是中國就中國人,一時說用漢字就中國人,一時說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一時說是有「漢族血統」,一時說是自古以來被某些王朝統治過……雖然裡面的東西自相矛盾,卻盡可能吸納所有定義,去擴大統治範圍。如果拗不下去,就唯有說,你不是中國人,這是「中國」的土地,你滾。可見,如果說中華秩序是一種宗教,就是類似於日本奧姆真理教或伊斯蘭國那樣的邪教。

「中國」不是一個好國名,這個說法似乎聳人聽聞,卻是常識。歷史學者王飛凌在《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一書中指出:「今天『中國』在中文裡的名字應當改為『秦國』或『秦漢國』。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國名比較準確,也更好地反映全世界對『中國』的真正稱呼。這個命名,可以消弭『中國』這個名稱中說包含的種族偏見、自大和政治歧義。」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質上仍是「秦漢式政體」,叫「秦漢國」、「秦漢帝國」、「秦漢專制國」才更恰當。

習近平要求3年內撤換所有政府部門的外國電腦軟硬體設備。(AP)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質上仍是「秦漢式政體」,叫「秦漢國」、「秦漢帝國」、「秦漢專制國」才更恰當。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AP)

以秦政而論,譚嗣同在《仁學》中說過:「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願也。」我在《「秦制」:中國歷史最大的秘密》一文中分析說:「秦政作為政治傳統,其核心是君權的神聖化;作為文化傳統,它表現為『儒表法裡』的文化結構。此一互相糾葛、互相支撐的政治與文化傳統,建構了兩千多年來中國之社會格局,亦主宰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對於中共政權來說,秦政比馬列主義重要得多,毛澤東在《讀〈封建論〉呈郭老》一詩中承認,「百代都行秦政法」,共產黨當然不例外。

過去談秦政的人很多,王飛凌在此將漢政與秦政並列,統稱為「秦漢式政體」。秦漢一脈相承,雖然漢初尤其是文景之治時期有過短暫的「黃(黃帝)老(老子)之術」治國,但自從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之後,漢政就完成了與秦政的完美對接,漢政成為秦政的升級版,秦漢模式形成此後兩千年來中華世界一以貫之的「中華秩序」,即學者金觀濤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即提出的中國文化的「超穩定結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