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的顏色之戰:只挑「黃店」消費的「黃色經濟圈」能成功嗎?

2019-12-17 17:40

? 人氣

徐家健補充說,目前響應成為「黃店」的企業,大多是飲食和零售的小店,那些店在沒有大陸市場,風險較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香港經濟以金融保險、專業服務、地產為主,這些行業親建制色彩濃厚,企業與大陸關係密切,這些企業的替代品不多,不是好像食肆般,可以「不喜歡這家就換另外一家」,所以難以撼動經濟。

中國大陸亦可以不同方式向在港企業施壓:國泰航空多名職員曾因為表態支持反修例被革走;香港有名的經濟分析師羅家聰因為發表與政府不一致的分析而失去在中資銀行的工作;《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幾家中資企業拒絶聘用香港人;一些支持民主的藝人被拒在大陸發展演藝事業。

新成立的網購店「光時」標榜自己能把「網購成為一個支援社運的渠道」,盈利投放支援社運,亦會聘用因參加社運而失業的人。據香港媒體報道,這家公司遭到親建制的「香港速遞協會」杯葛,多家香港速遞公司拒絶做他們的生意,團隊要用義工車隊營運。「光時」的經歷反映了在紅色資本包圍下,「黃店」承受壓力的可能。

許多香港食肆門外設置"連儂牆"。
 

「曇花一現」的宣傳策略?

在一些親建制及親商人士眼中的「黃色經濟圈」,則認為這只是「曇花一現」的宣傳策略。

香港知名地產商人施永青近日撰寫專欄文章,批評「黃色經濟圈」是沒法自成體系,沒法做到「自給自足」。

「現時在香港的商界中,偏藍的應該比偏黃的多,黃店也要租藍業主的舖,買來自大陸的原材料,用藍店提供的服務,」他在文章寫道。

他認為,示威者呼籲抵制政治對立者經營的生意,「會激發社會矛盾,令社會變得更為撕裂」,同時亦會「破壞香港營商環境」。

施永青直言,「在社會運動情緒高漲時,或許還可以透過宣傳閃亮一下。但由於沒法帶來實際的經濟增益,很難長期持續。」

火鍋店負責人黃先生坦言,市民去光顧黃店,可能只是一個熱潮,「熱潮一過我們也很害怕,沒有人再這樣做,我們家的店開了8年,經歷過高低潮,我們都有個問號,熱潮過後會怎樣呢?會否走下去,不是我們決定,是顧客決定。」

經濟學者徐家健則說,「這場風波大家都不知幾時結束,可能很久之後才結束……就算政府回應五大訴求,算是暫時結束,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消費,如果一直有人記錄哪家店是『黃』,那些人已習慣了,就不難去維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