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彭薩科拉槍擊案-「焦慮」的美沙關係?

2019-12-22 07:10

? 人氣

此外,沙烏地與美國的好交情也體現在「石油美元(Petrodollar)」上。石油美元的制度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布列敦森林體系搖搖欲墜,尼克森總統及季辛吉擔心,一旦美國放棄國際金本位制,美元的全球相對需求將會大幅下降,優勢地位恐不復以往。此時沙烏地默默伸出了援手,透過一系列會議談判後,美國和沙烏地王室達成協議,由美國提供軍事力量護衛沙烏地油田,沙烏地則把美元奉為石油銷售的唯一定價標準,換句話說,沙烏地形同拒絕美元定價以外的所有石油出口價格,這對維繫美元霸權而言,無疑是座強而有力的靠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除了石油交情,美沙聯姻中的另一個重要當事人,非軍事安全莫屬。1951年,美沙簽訂《共同防禦援助協定》(the Mutual Defense Assistance Agreement),該協定允許美國軍售沙烏地,以及開放美軍駐軍沙烏地進行軍事訓練,當年的沙國還因此掀起輿論的滔天巨浪,瓦哈比教士紛紛抨擊王室「讓異教徒在兩聖地駐軍是伊斯蘭的恥辱」,然而王室之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因在於,當年中東存在美國與沙烏地都忌憚的共同敵人-蘇聯。

就結構觀之,沙烏地的國體與政體性質,似乎天生注定要做蘇聯共產主義的宿敵。沙烏地既施行君主制又是神權政體,因此蘇聯在中東培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民族主義運動便直接威脅到沙烏地政府的兩大根基:王室害怕左派的革命情緒,而瓦哈比教士則憎恨蘇聯的世俗主義。前述種種,令美國與沙烏地歃血為盟,從石油經濟的合作關係,深化為牢固的安全同盟。每當雙方出現經濟、外交衝突,軍購便常被當作和好的禮品,例如1974年石油禁運結束後,美沙隔年就簽了價值20億美元的軍事合同,其中甚至包括向沙烏地派遣60架戰鬥機的協議。

對沙烏地而言,一旦戰火焚身,首先衝擊的就是油田作業,接著就是朝覲經濟,故其極力避免本土出現武裝衝突,簡而言之,就是把混亂留給別國,把安全留給自己。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沙烏地認為這是蘇聯進軍中東的第一步,美國則視其為報復越戰大敗的天賜良機,於是兩國聯手向反蘇聯的阿富汗聖戰士、叛軍提供秘密武器、軍事顧問,美沙各自投入不少於30億美元。這些心血最後也不算白費,只是回報方式有些出人意料,在這群「受壓迫的反共組織」中,其中一支在日後崛起為全球知名的武裝集團,進而回頭反嗜美沙關係,那就是犯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基地組織(Al-Qaeda)。

基地組織前領導人賓拉登1998年的照片。(美聯社)
基地組織前領導人賓拉登1998年的照片。(資料照,美聯社)

911事件後的美沙關係

1973年石油禁運風暴後,911事件可說是美沙關係的新低谷2001911日,基地組織劫持四架民航機,分別在紐約市、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州發動恐怖襲擊,造成紐約市的世貿雙塔倒塌,五角大廈部分毀損,機上、建物內、地面共2977人罹難,財產和基礎設施損失達1500億美元,遠超過60年前日本偷襲珍珠港造成的傷亡與毀損美國民心與國家尊嚴一刀而這一刀,沙烏地難辭其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