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開展兩岸軍艦互訪─緩解兩岸緊張的大膽建議

2016-12-29 07:10

? 人氣

如今的台灣,早已失去了亞洲四小龍的輝煌,而三十年前民生凋蔽的中國大陸,如今已是全球GDP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兩岸經濟實力翻轉,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脫歐、川普震盪、德國大選、南韓裙帶門等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多隻黑天鵝,接連來襲,仍然可以預見台灣的受傷程度將高於大陸。因此,面臨「九二共識不存」以及「川英通電」後的「兩岸現狀不維持、不穩定」,有限資源的有效分配和運用,就變成了政府的第一要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台灣國防預算為新台幣3217億元,中共的國防預算約為台灣的13到l4倍,大約在4兆2000億到4兆5000億左右,就算大陸幅員廣大,疆界線遠較台灣海岸線為長,倍多力分,台灣要長期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恐怕也是非常吃力的。明知不可為而為,我們真要將資源投入在國防軍備嗎!何況,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不容樂觀,要想持續增加對美軍售的預算,肯定會侵蝕、排擠其他部門的預算。

就拿大眾關心的長照公共預算來談談吧。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OECD)的一項統計,各國長照公共支出佔GDP的比重有高達4.3%的,也有低於0.2%的,美國為0.5%,屬於低標。以美國標準為準,我國的長照公共支出金額應該高達新台幣1200億。然而,政府目前拍板定案的長照預算,一年預算竟然只有330億元,且因為稅源不足,真正能夠編列的長照預算僅剩178億元,不足152億。

新台幣152億,相當於5億美金,如果國防預算多編了152億,向美國購買戰機,大概可以買到25架F-16C/D,但是,機上的飛彈、日常訓練所需的航空燃油費、後備零件、飛行員的招募、訓練、薪資等都未計算在內。更要命的是,添購軍機或其他的軍事裝備,純屬消耗品,僅供報廢之用,這種「公共支出」完全無法創造乘數效果,也不可能對GDP的成長做出貢獻。相反的,152億用作長照預算,那麼,這152億台幣,若每月補貼需要長照的家庭1萬元,可以幫助到12萬6000 個家庭;這152億台幣,若以一億為元額度,可以在全台150個鄉鎮村里打造社區托老中心,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

同樣的道理,過去20年,我們若是將每年兩、三千億國防預算裡的10%,轉作基礎建設或資通訊網絡的建設,幾年下來,莫說台北到基隆的捷運已經通車了,高鐵延伸到屏東也已經營運了,4G/5G行動通訊研究計畫也已推動了,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也可能蓬勃上路了!公共建設的投資,創造的是GDP的乘數效果,國防軍購、軍備競賽所產生的,卻是敵意螺旋上升的負數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