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聯美抗日」到「聯日抗美」─中共對日本的重新評價

2019-12-15 07:20

? 人氣

中共與日本在二戰時的關係,如前面所言固然有敵對,但彼此之間卻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仇恨」。毛澤東比任何中共領導人都知道,而且也更敢於承認若沒有日本侵華,就不會有「紅色中國」的事實。這是為什麼他不只一次,向到訪北京的日本貴賓表達感激之意。可毛澤東對日本,尤其是二戰日本的認可卻遠不只限於「救了中共一命」的程度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知道,1949年後的中國共產黨不只因為韓戰爆發而與美國成為敵人,毛澤東也想擺脫蘇聯的控制,讓紅色中國成為能與華府、莫斯科平起平坐的第三大強權。美國有以北約、紐澳、南越、菲律賓、南韓還有中華民國為代表的「自由世界」,蘇聯則有以華約、古巴、蒙古、北越與北韓為代表的「東方集團」。中共想成為一方之霸,也要有自己的同盟體系。

由於資本主義的「第一世界」與共產主義的「第二世界」,都被美國與蘇聯爭取過去,中共只能尋求剛剛自歐洲殖民母國獨立的亞洲、非洲還有拉丁美洲國家中尋求盟友。恰好絕大多數戰後獨立的亞洲國家,戰時都有與日軍合作對抗英國、法國還有荷蘭等殖民母國的經驗。尤其是與周恩來一起推動萬隆會議的印尼開國元勳蘇卡諾(Sukarno),就是由日軍扶植起來的。

印度總理尼赫魯,雖然二戰時並沒有加入親日派領袖鮑斯(Subhāṣ Candra Basu)組織的自由印度政府,但是他仍對鮑斯的理念有所理解,因而容易與主張「打倒帝國主義」的中共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積極參加萬隆會議的緬甸,更是徹頭徹尾由戰時「親日派」組成的國家。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甚至還在太平洋爆發之初組織獨立軍配合日軍進攻英軍與中國遠征軍。

毛澤東結交到的朋友,除了立場與蘇聯不合的共產黨人外,幾乎全部都是戰時與日軍合作過的右翼民族主義者。基於「反西方」、「反殖民」的想法,毛澤東對日本主導的「大東亞聖戰」,自然會有不同於其他中國人,甚至於其他中共領袖的想法。畢竟毛澤東骨子裡,終究還是一個右翼民族主義者而非左翼共產主義者,他對日本的認可自然也是越來越高。

進入50年代以後,毛澤東甚至不再認為太平洋戰爭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他指出:「日本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它敢於跟美國作戰,跟英國作戰,跟法國作戰,曾經轟炸珍珠港,曾經佔領過菲律賓,佔領過越南、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曾經打到印度的東部,就是因為那個地方夏天蚊子很多,颱風很大,沒有深入進去,損失了20萬人。」

至少到1972年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華以前,「聯日抗美」一直是毛澤東最主要的戰略構想。對二戰日軍深感佩服的他,表示自己不相信日本會長久屈服於美軍的佔領之下,必將與中共合作一起完成「驅逐米英鬼畜」的歷史霸業。曾經主導過重慶大轟炸,並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主導台灣島嶼要塞化工程的前日本陸軍航空兵器総局長官遠藤三郎中將,就因此成為了毛澤東的好同志。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