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減碳績效能靠模仿綠能資優生德國嗎?

2019-12-14 05:40

? 人氣

20190723-台灣汽電共生暨新光紡織太陽能電廠7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新光紡織太陽能電廠啟用。(取自桃園市政府網站)
台灣近年來也釋出多樣化的優惠政策,投入再生能源發展。圖為汽電共生暨新光紡織太陽能電廠。(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網站)

台灣在能源轉型上,其實面臨了「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困境。先天不足是因為我們沒有廣大的土地以及豐富的能源蘊藏;後天不足則是因為電力市場的政策及結構抑制了再生能源電力交易的大多數可能。其因如下:1.以高度補貼及優惠費率等政策推動綠電發展及市場自由化,如低碳電力的輸配電費低廉。但是電網平衡的責任與風險卻全數落在台電身上,使台電配合度低落、2.電證合一的規範,使進入電力市場的門檻過高,沒有足夠參與者活絡市場、3.政府不同部門間橫向連結不足,使政策制定對比想達成的目標後,動力不足,例如希望企業使用綠電,卻讓RPS(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至今仍是傳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看得更遠。但是台灣作為海島國家,透過電力能源轉型減碳,在電力系統上無法仰賴任何國家調度,當然無法成為下一個像德國一樣的「綠能資優生」。如同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黃偉鳴所表示的:「耶魯大學的氣候與減碳的調查,台灣排名前段班,同樣的作為在不同的指標上有不同的結果,不應以一個指標否定台灣的努力。」

*作者莊昇勳博士為國際再生能源基金會共同創辦人及董事、賴以婕為石門山綠資本有限公司經理

資料來源:

1.Monthly electricity import and export of Germany in 20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r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2019/12/12

2.Energy Data,RTE,2019/12/1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