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登台怪事多!金獎強片擠破頭進不來 有人卻「隨便放一放」了事⋯⋯

2019-12-17 08:10

? 人氣

兩岸影展交流沒斷過 影視業者:片子都可以看到,只是早晚的問題

海鵬影業總經理姚經玉則表示,早期大家一直有反應,希望能夠開放,「但憑良心講,10部電影的政治性大過經濟性,這只是開放態度的拿捏,沒有任何市場性的意義」,他並不認為要全部開放,「有時候物以稀為貴,我們拿片也沒那麼容易,大陸年產這麼多部,也不是每部都會去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從電影交流角度來看,姚經玉認為,還有像兩岸電影節、金馬影展等活動,兩岸交流沒有斷過,大家也掌握機會互相學習,「我覺得文化部也有在反映我們業者的要求,我們希望觀眾在院線看到片子,不是在其他地方看到,那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兩岸電影節⋯⋯都可以做成這樣的交流,都可以看到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台片進中國仍要被審查 文化部:配額制度仍有必要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影界人士則指出,「既然在兩岸關係不錯時,都沒有增加名額,那現在這樣也沒有增加的必要。」文化部在外卡規定已經說得很清楚,這個規定行之有年,有一定獎勵程度,也非針對任何對象,「只要有本事到這個地方,就可以進來,如果沒進四大影展,它可能就不是值得的對象。」

該人士也指出,如今中國的審查制度,對台灣電影進不進去其實沒差,但在對岸影響很大,近年許多大導演的表現都被質疑失手,事實上可能就是審查制度的問題,讓他們創作意願大打折扣,如此的作品國外怎麼會買單?

而在主管機關方面,文化部則表示,中國雖對台灣電影未有配額限制,但對影片對內容、題材均有所限制,皆須要經審批,常造成影片無法上映,或需修改內容,因此自2010年簽訂ECFA,至2019年11月底,台灣電影在中國上映共38部,平均每年僅有4部,而有鑒於中國電影配額,涉及我國產業發展及兩岸關係,「基於兩岸平等互惠、產業利益與民眾觀影權利等各面向通盤考量下,現行配額制度,仍有其維持之必要。」

文化部本部所在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文化部;文化部外觀;文化部大樓。(取自維基百科)
針對中國電影入台政策,文化部表示,現行配額制度,仍有其維持之必要。圖為文化部大樓。(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抽籤定生死太粗暴 互惠計點、放寬外卡成改良選項

但除了10部配額以外,每年一次抽籤定生死的做法,也是制度爭議所在。資深導演朱延平便曾呼籲,可以考慮改採「互惠計點」方式,大陸影視公司若曾引進台灣電影,便能得到點數,該公司往後的自製電影,可依此換取在台上映權利,除了更為公平,也讓台灣電影獲得更多協助。

翁煌德則認為,菁英外卡可以逐年擴充,如三大影展在主競賽單元外,都有附屬單元, 像柏林影展有「一種注目」單元,從這些單元來放寬,他認為也是可行做法,「為什麼不說入圍就可以?這幾年其實很多品質不好,但技術上很強的電影入圍,所以要把門檻拉到得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