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從哥白尼談中西方科學發展的落差

2019-12-15 07:10

? 人氣

這樣的觀念流傳至今,如台灣與中國社會,許多人嚮往國考當公務員,有穩定的收入與較高的社會地位,在職待遇與退休福利更是一級棒,但這些人卻也是最會貪污與「摸魚」的族群。所以我們即使投入大筆經費在教育與學術研究上,仍然無法像歐美日等國那樣,可以自行培養諾貝爾獎的人才與具有創意與眼光的大企業家,如美國的比爾蓋茲、賈伯斯與馬克佐克柏,即使是張忠謀,也是因為先在美國這樣競爭的環境求學與工作歷練,日後才能回台灣發揚光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哥白尼、第谷、克卜勒、布魯諾、伽利略、牛頓,到近代的普蘭克、愛因斯坦與霍金等偉大科學家,無一人不是因為對真理的探索而孜孜矻矻,然而這種為追尋真理而探索的態度,卻意外帶來《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等兩大震古鑠今的科學理論,前者給世人帶來實用的半導體科技,後者帶來原子能與嶄新的宇宙觀。這種對真理的態度,不僅需要科學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所以文藝復興成為歐洲藝術家,科學家與哲學家成長的殿堂,然而當時的中國人卻不知這一點。

十九世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有次在柏林大學參觀時,看到了來自東方的學生,那是甲午戰爭發生之前。他立刻跟隨從說:「中國未來一定會敗給日本」,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在理工學院,但是有許多日本學生都在人文與社會學院,他當時就明白,中國人沒有發現西方國家之所以富強,絕對不只是船堅砲利,因為那只是表象,核心價值是人文精神帶來的哲學思想,那種探索真理的熱情,才是推動西方文明發展的原因。

後來事實也是如此,乃至於從其日常生活與科學成就也可以看出來,如日本人大都奉公守法,不貪污,大小街道與環境都很乾淨與整潔,且其學術研究成績傲人,近百年來能陸續自行培養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然而到今天,很多華人不知這個道理,一味推崇理工,輕視人文,如此想自行培養高格調的公民與諾貝爾獎得主,容易嗎?只見國內許多國立大學教授,理工系所的一窩風炒外國冷飯,文法系所的「剪剪貼貼」到處抄襲而不以為杵,還有人選舉校長沒有利益迴避!

從哥白尼的「地動說」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哈伯的「紅位移」定律,從蓋茂的「大霹靂說」到霍金的「黑洞輻射論」,這些西方科學家對真理的態度,始終一脈相傳,前撲後繼,因此霍金才會謙虛說,他是站在愛因斯坦的肩上,所以才能看得更遠,如同當年愛因斯坦對牛頓以及牛頓對哥白尼的讚譽一樣。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伯發現,宇宙中有上千億的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各星系地位平等,沒有哪一個星系或星球是宇宙的中心,且有「紅位移」效應,即大多數星系都在互相遠離,彼此距離越遠,相對速度則越快,這恐怕是當時哥白尼所難以想像的事。如果沒有哥白尼提出「地動說」,挑戰已經流行歐洲上千年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論」,今日人類的宇宙觀會這樣先進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