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外交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6-12-26 06:10

? 人氣

梵蒂岡外交著重宗教自由和人道精神,這正是台灣遠遠優於中國之處。圖為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上眾多信眾。(美聯社)

梵蒂岡外交著重宗教自由和人道精神,這正是台灣遠遠優於中國之處。圖為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上眾多信眾。(美聯社)

聖多美普林西比(下作聖普)宣布與臺灣斷交,市場並無特別反應,可見這個人口不到二十萬的非洲島國對臺灣的實際影響本來就微乎其微。既然如此,為何兩岸和海外的傳媒都議論紛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借斷交事件向國際社會重申「一個中國」

近日,多個臺美組織與人士共同於《華盛頓時報》刊登題為“Taiwan is not part of China, Taiwan is not a bargaining chip” (臺灣不是中國一部分;臺灣不是籌碼)的廣告,顯然是回應川普圖以「一個中國」加大與中國往後談判籌碼的舉動。正如歐巴馬離任在即,也借記者會向這位下月履任的準總統放話,指「一個中國」是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思想(The idea of one China is at the heart of their conception as a nation),中國必然格外重之,若要改變相關現況,需要非常謹慎。

那麼,聖普與臺灣分道揚鑣,是否中國向川普,以及「主動」致電給他的蔡英文予以警告的一着?先論蔡英文。這種想法合乎常理,畢竟自她上任以來,北京就非常不滿她對於「九二共識」的表態。與此同時,中國似乎也意識到,需要盡快在國際社會重新鞏固被川普動搖了的「一個中國」。所以,中國外交部回應事件時表示對聖普的讚賞,不單是說給聖普和臺灣聽,更是向美國以至全球重申自己的立場。除此之外,蔡英文準備外訪中美洲四國,中國又可藉此向華府、臺灣和她的邦交國施壓,可謂一石幾鳥。話雖如此,臺灣應該保持清醒。的確,聖普決定與臺灣斷交,不可能毫無打擊,問題只在於程度的多少。令人比較在意之處,該是邦交國的數字從廿二減至廿一。然而,撫心自問,這個變化是否影響了臺灣僅有的生存空間?數年前,剛在一月逝世的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黃樹仁副教授,撰文思考中華民國在近年的外交狀況,他道:

「如果中國意圖在外交上完全孤立臺灣,其實相當容易……中國不挖光臺灣邦交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如果我們能夠維持某些邦交,原因不在我們比中國有錢,也不在我們的外交官比較厲害,而在中國決定不競標,在於中國單方面決定讓臺灣保有某些外交空間。」

即使未來斷交的雪球效應不幸發生,臺灣都要正視這個現實:她的外交空間,很大程度與中國的策略有關。臺灣若真有此覺悟,就不會再沉醉於「金錢外交」的虛幻,也不會因為與他國斷交或復交而有過大反應。但是,筆者既說「很大程度」,也就是說未能完全同意黃樹仁先生的說法:臺灣在外交仍有游梭的餘地。

非洲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與我斷交,外交部撤旗。(顏麟宇攝).jpg
非洲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與我斷交,外交部撤旗。(顏麟宇攝)

中國與梵蒂岡難正式建交

首先,筆者不認為美國在臺灣議題上絲毫沒有制衡中國的功能。其二,雖然縱觀臺灣餘下的邦交國都是小國,但其中的梵蒂岡之外交影響力絕不能小覷。不過,今年中梵關係似乎愈見親密,「臺梵將斷交」和「中梵將建交」的傳聞不脛而走。可是,適逢斷交事件,梵蒂岡日前發布新聞稿,表示期望北京為兩國對話賦予正面信息,內容應是針對被教廷逐出教會的樂山教區雷世銀「主教」——他早前出席中梵預先認可的祝聖儀式。表面是教廷對個別事件的不滿,其實反映了兩國多年來一直未能正式建交的種種糾結。

誠然,梵蒂岡與中國建交的難度甚高,臺灣毋須過分擔憂。梵蒂岡的特別之處,在於她不只是一個主權國家(梵蒂岡城國),也是一個宗教實體(聖座)。近代梵蒂岡的外交觀,與絕大多數國家或明或暗奉行的現實主義不同,其中軸乃以神學作為基石的和平與人道。這種不重實利的特殊外交理念,對中國可謂惡夢,因為這意味她不能以經濟或軍事利誘或威嚇梵蒂岡。話說回來,現任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先生,在其著作《把脈中國》就推測習近平就算不信佛,也至少敬重佛教,又指他和臺灣的星雲大師關係不錯。可惜,就算習近平的宗教思維真的較以往的中共領導人開放,不代表中國的宗教自由出現曙光。今年四月,在北京舉行十五年來級別最高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其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筆者以為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

二、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三、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來引領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羣眾。

四、處理宗教關係,必須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强化黨的執政基礎。

五、要建立健全有力的領導機制,做好對宗教工作的引領、規劃、指導、督查。

其實,揭櫫的重點只有一個,宗教的組織和信徒的意識必須受黨的控制,以鞏固黨的地位。形而上來看,中共的「神學」是與梵蒂岡截然不同的「『無神』學」(Atheism),所以,基督教神學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肯定格格不入。但梵蒂岡本來就與多個不同宗教背景的國家有外交關係或官方往來,所以中梵宗教觀的分歧,不該是兩國難以建交的主因。關鍵眾所周知,就是任命主教權誰屬的爭議。雖然兩國這年屢傳就這方面商議,不過雷世銀事件反映中國究柢也不願在宗教權力上作出真正的讓步,而是堅持「獨立自主自辦」,這顯然非梵蒂岡所能接受。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美聯社)
梵蒂岡外交著重著宗教自由和人道精神。圖為教宗方濟各。(美聯社)

另外,相對梵蒂岡的外交着重宗教自由和人道精神,中國的宗教工作實在風牛馬不相及。其實,教廷宜以中國基督新教面臨的窘境為鏡,譬如浙江近年就有上千所教會的十字架被拆,更有牧者被捕。希冀中共放開雙手,讓宗教(特別是西方宗教)自由發展,是緣木求魚。如同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剖析,對梵蒂岡來說,與中國交談之目的是為了讓中國的教會和信眾享有真正的宗教自由,但後者的方向卻是完全控制教會——兩者根本是互相矛盾。加上中共多年都有壓抑地下教會的問題,如何保證她知錯能改,梵蒂岡內部也有不少聲音對此有所保留。而且,中國應該斷然明白:梵蒂岡是一個難以得罪的政治及宗教實體。論天主教徒數目,與中國人口相約;論以天主教為國教的國家,分布全球。

退一萬步,中國就算為了與梵蒂岡建交而作出令人難以想像的讓步,所謂本性難移,中共的潛意識誓必難容教會事務不是完全在自己掌握之中。然而,由於中國難有手段迫使梵蒂岡違反其理念,中梵假若真的建交,反會成為中共的制肘。難怪有研究天主教歷史的學者指出,臺灣只須清楚梵蒂岡的外交思緒,不與中國就與梵蒂岡的關係作出競爭就已經足夠了。

藍綠陣營應躬身自省

不過,即或與梵蒂岡的關係尚算穩定,不代表臺灣能掉以輕心。中國有意進一步阻礙臺灣的外交空間,路人皆見。川普即將上任,TPP前途未卜,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也忙在中美間實行對沖外交,東南亞國家和新南向政策合作的意願有多大,仍有待觀望。蔡英文欲突破中國的政治圍堵,絕非容易。然而,臺灣在風雨中卻不見得團結一致,國民黨就借斷交事件痛責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云云,副主席陳鎮湘更遠赴北京出席「國共兩黨對話交流活動」,揚言有信心三年半後重新執政。其實,民進黨在馬英九執政年代,當甘比亞與臺灣斷交,也有對當時的政府諸多批評。兩黨似乎需要深思何為「大局為重」、「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切忌煮豆燃萁。蔡英文直言:「朝野政黨在很多議題上,有分歧也有競爭,但現在就是我們一致對外,守護國家利益的時候。」惟有臺灣上下各界能放下己見,看清大局,才能絕處逢生。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現居香港,主修中國人文學及基督教神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