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腦死北約」面對「崛起中國」

2019-12-12 09:53

? 人氣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批評北約「瀕臨腦死」後,出席北約70周年峰會。(AP)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批評北約「瀕臨腦死」後,出席北約70周年峰會。(AP)

一般認為,馬克宏的對外思維帶有濃厚的「戴高樂主義」色彩,這是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則,強調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在經濟、軍事,乃至外交事務方面,不可過度依附於某一特定國家或群體,認為如此一來,法國的外交行動才不會處處受制於人。「戴高樂主義」最具象徵性的一幕,出現在1966年7月1日,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機構。馬克宏最近提出「歐洲戰略自治權」概念,即強調歐洲不能再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法國外交重新擁抱「戴高樂主義」,對北京不啻為一項好消息。回顧歷史,由於戴高樂拒絕依循美國的對華政策,使法國在1964年成為第一個與中共建交的西方國家。馬克宏於2018年1月8日任內首次訪問中國大陸,也多少展現出他的現實主義立場。面對氣候變遷及恐怖主義的威脅,法國視中共為最佳戰略夥伴,對於中共「一帶一路」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則抱有相當大的期待。

川普強調「美國優先」,並以單邊主義處理外交問題,削弱了歐洲盟國對美國的信賴。早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亞太地區,就已引發歐洲盟國的不安,擔心因此會遭到「邊緣化」。川普上台後,中美競爭加劇,使歐洲盟國認為美國對歐已失去興趣,歐洲因此無法指望美國的安全保障。川普接二連三的「退群」行動,如退出《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撕毀《伊朗核協議》(JCPOA)及正式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都讓歐洲盟國感到心寒。

歐美貿易戰冤冤相報,2018年6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20%關稅,德國車廠首當其衝,這是賓士(AP)
歐美貿易戰冤冤相報,2018年6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20%關稅,德國車廠首當其衝,這是賓士(AP)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雖然北約領導人第一次把崛起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看作是挑戰,「但討論卻是很無頭緒的。」事實顯示,北約峰會並未將中共定位為「威脅」,並公開強調無意與中共為敵。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中共威脅的提問時,也順水推舟表示:「威脅與否與個頭大小並無必然聯繫。中國的確塊頭很大,影響力在增強,但中國倡導平等尊重。」華春瑩還表示,「北約內部也有很多不希望與中國為敵的客觀理性聲音。」

中共與北約在意識形態、價值體系、戰略目標等方面,縱有一些不同之處;但雙方在反恐、氣候變化及武器擴散等共同關注的領域上,也存在許多合作的空間。如果從這種「既聯合,又鬥爭」的觀點看北約峰會後的歐中關係,則我們同意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6日社論的看法,即「中國崛起讓北約找到新方向」。北約和中共一樣,必須思考如何因應習近平所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不會是冷戰時期的「緊密兩極」體系,也不再是冷戰後初期的「一超多強」體系,而可能出現因中國崛起所形成的「鬆散兩極」體系。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