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愛拚才會贏」都是騙人的,靠「出一張嘴」38歲就當上副總!

2019-12-10 11:50

? 人氣

過去你面對的是「物」,現在你面對的是「事」。當然,你不可能深入了解每一個環節,所以必須學會放手,把資源用在擴張自己的領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產品如何組成:學習流程

在科技領域裡,工程師最不屑一顧的就是流程,因為那不需要深切的專業技術。很抱歉,流程是最容易理解全盤的工具。現在你必須看到的是整體運作。這時候你才會了解過去你所苦心經營的小零件,有多麼容易被取代。

在你上面的人,看到的是一部機器,沒有人在乎零件及製作零件的人。把這些零件組合的工具就叫做流程。

有效率的創造:懂得收割(最好是別人的成品)

如果你不去做,別人會搶著做

這對我們的道德來說是最難的一步。但如果你不去做,別人會搶著做──尤其是印度人。這世上必須要有收割的人。收割重要的基礎是了解技術。這個基礎印度人跟我們一樣強,但收割的技巧卻比我們厚黑。只努力耕耘而不收割,或只講技術而不談技巧,這仍是代工。這只不過是科技奴隷。

當然這裡講的收割不是剽竊,而是整合。記得要把功績留給耕耘者。沒有關係,歷史記得的是最後整合的人,所以大方地把功績給他們,讓他們感激涕零最好。反正最後不會有人記得他們。好好享受,這其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不過走到這裡,你得開始學會如何包裝──這又是另一項台灣的教育拒絕教授的技巧。

如果你要做一個品牌,會寫的就不能只有程式碼了。(圖片來源:Danial RiCaRoS on Unsplash)
如果你要做一個品牌,會寫的就不能只有程式碼了。(圖片來源:Danial RiCaRoS on Unsplash)

第三部曲「說」:Brand

這裡的「說」當然也包括了「寫」、「簡報」、「演說」、甚至「聊天與社交」、或任何形式的表達。

技術 vs. 技巧

台灣人能夠走到這一步的已經是鳳毛麟角,而印度人在這個層級卻更猖獗。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懂技術、又懂得包裝與表達,個個能言善道。

在這個層次你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學校不教的「技巧」。問了印度人,原來他們技術與技巧兩樣都教。所以你欠你自己很多技巧。

能力 vs. 能見度

我們常常聽到工程師對於這個階層的人都有很重的評語──像是「他屁都不懂,還爬到這麼高。」這句話翻過來就是承認「我懂的都是屁,所以爬不上去」。

在第三部曲你要培養的是說服、影響、及啟發別人的能力。你應該忘掉技術,不要緊咬著不放。現在是把能力轉換成能見度的時候。

前面你面對的是「物」與「事」,現在面對的是「人」;前面你的目標是「製造」與「整合」,現在是「包裝」;前面談的都是「能力」,現在談的是「能見度」; 前面你仰賴的是「技術」和「創意」,現在是「影響力」;前面你要有「深度」和「廣度」,現在是「高度」;前面你要回答的是 How 和 What,現在是回答 Wh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