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美國青年之哭與德國的燭光

2016-12-22 06:50

? 人氣

德國的免疫力來自二戰後反思

為什麼在民粹主義浪潮席捲歐美之時,德國人就像打了流感防疫針,仍然要堅持他們自由寬容的價值觀?很多從共產黨中國出來的華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臭駡梅克爾和歐洲左派為「聖母婊」。其實,這不是德國人故意要顯示道德高尚做「聖母」,而是歷史給了他們過於慘痛的教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熟悉本國歷史的德國人來說,川普的言行與德國當年的「元首」大有相似之處。例如,以拯救者自居宣稱「重建偉大國家」;煽動民族主義狂熱,挑動民族仇恨與宗教矛盾;尋找替罪羊,激化人們對現實不滿的怨憤情緒。……。 只不過,希特勒當年排斥的是猶太人,而川普排斥的是少數族裔與穆斯林。

一切都源於二戰後德國開展的深刻反思運動。最初,大多數德國人認為自己與納粹暴行無關。德國知識份子首先以文學與哲學啟迪人民,讓人們恢復正常的感知能力,反思戰爭,並呼籲每個人主動為納粹罪行承擔責任。在這些帶頭反思的知識份子中,有被譽為「新德國精神導師」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還有曾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海因利希·伯爾。

此後,一代又一代的德國年輕人追問自己的祖輩,認識人性中存在的惡,也認識德國法西斯主義帶給世界人民的苦難。今天,許多德國人懷著溫暖良善之心,給從戰爭廢墟上逃來的敘利亞難民提供人道幫助,唯恐不周。即使好心不一定有好報,他們也不計較。這是因為,長達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反思與人道主義教育,向善的意願已經植根於德國人的心靈,

因此,歐洲人驚恐地看著川普上臺。他們發現民主國家已不是堅如磐石,擔心德國再現已熄滅的納粹主義火苗。幸好德國已經不是昔日的德國,人們在點燃蠟燭為美國哀悼的同時表示:德國要在國際政治中採取更為獨立自主的立場,不懼與川普的美國發生衝突,積極塑造一個健康的國際政治秩序。

*作者為旅居瑞典的中國作家。本文原載香港《動向》雜誌/萬維讀者網瑞典茉莉博客。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