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美國青年之哭與德國的燭光

2016-12-22 06:50

? 人氣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美各大城市爆發抗議人潮。(美聯社)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美各大城市爆發抗議人潮。(美聯社)

美國大選後,各地校園一片哭聲。有挺川普的華人譏諷說:「大學好像要亡國了似的。」其實,國雖未亡,但美國的一些作為立國之本的價值觀,如自由、平等、多元和寬容都遭到了侵蝕。當社會理想被無情擊碎時,心靈純潔的年輕人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承受傷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洲這邊則不同。目睹可怕的川普勝選,曾經歷被納粹強人打碎體制的浩劫、並深刻反思過歷史的德國人,立即掀起了一個加入民主與環保政黨的小熱潮,以積極參政的行為制止川普一類人物上臺,維護具有人文主義傳統的歐洲文明。

歐美一代青年都因此次危機而覺醒,都認識到:他們原來信奉的平等價值與自由生活方式,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前輩們付出犧牲換來的,如果不小心隨時可以失去。除了抵抗之外他們別無選擇。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美各大城市爆發抗議人潮。(美聯社)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美各大城市爆發抗議人潮。(美聯社)

在熔爐長大的孩子見識陌生人

這些哭哭啼啼的孩子大都是在美國溫室裡長大的。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和社會,教他們一些「政治正確」的觀念,例如,要尊重少數族裔與弱勢群體,不能發表歧視或仇恨的言論。正是這種對弱勢群體的平等保護原則,為一個人人有尊嚴的美好社會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個傳統的移民國家,美國歷來就是各民族文化混雜的「大熔爐」。除了川普那樣的德國白人移民後代,從小生活在與少數族裔絕緣的富人區,其他不同族裔的平民孩子一直比較和諧地共同生活。

學生們從書本上得知,美國歷史上曾有過種族隔離,由於六十年代馬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少數族裔獲得了平等的權利。當今年輕人繼承了人文價值觀,以同理心拒絕種族歧視,並很自然地認為不同族裔都是美國的主人。

然而,在這場被稱為「最骯髒的選舉」中,學生們突然發現,一些他們原來熟悉的人突然變得陌生了,其中包括他們的父母。那些平時還算禮貌收斂的成年人,在川普胡言亂語的煽動下,拋棄了「政治正確」的原則,釋放了他們的粗俗與惡意,侮辱女性與同性戀者,歧視並仇恨對少數族裔。種族主義的魔鬼被喚醒,有毒的火焰在燃燒。

突然之間,他們的少數族裔同學需要為自己的安危擔心了。有學校的洗手間給畫上了納粹符號,有校車上發生了白人孩子欺負黑人孩子的事情,有白人往有色人種(包括中國人)身上吐痰,叫嚷要他們「滾回去」。即使貴為總統夫人,歐巴馬的黑人太太也被挺川白人稱為「猿類」。

曾經深愛的國家光榮不再,美國文明被沾上污點,年輕人無法不精神崩潰,無法不為價值破碎而哭泣。美國很多大學校長和教師,自己也是被這場大選擊敗的知識精英,陷入困惑抽泣之中。為幫助這些學生。很多大學校長發表了義正詞嚴的聲明,安慰並保護學生,竭盡所能提供各種救助學生的途徑,例如,「緊急諮詢」心理幫助;互相擁抱給予安慰;寵物治療,小狗遊戲幫助學生緩解焦慮情緒;……。師生們患難與共,一起分擔恐懼,分享希望。

但是,美國的立國精神絕不會因為川普而殤夭,因為美國年輕一代覺醒了。大批崇尚包容與公正理念的、有尊嚴有關懷的年輕人,擦乾淚水舉著標語走上街頭,堅定地與白人種族主義及性別種族主義抗爭。毫無疑問,美國的未來屬於他們。

點起燭光悼念美國失敗的大選

歐洲人屏住呼吸,通過各種媒體觀看痙攣性的美國大選。川普勝選時,歐洲一片驚呼:「我的天!」、「時代倒退了」、「世界本末倒置了!」第二天是德國「水晶之夜」紀念日(1938年11月9日納粹全面襲擊德國猶太人)。一根根小蠟燭點燃起來,德國人在紀念歷史的同時,也為美國失敗的大選而「沉痛哀悼」。

川普當選隔天正是德國悼念二戰被殘害的猶太人的「水晶之夜」。(資料照/新華網)
川普當選隔天正是德國悼念二戰被殘害的猶太人的「水晶之夜」。(資料照/新華網)

德國人沒有忘記,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柏林牆前發表的「我是柏林人」演說,1987年雷根總統在勃蘭登堡門發表的著名演說「推倒這堵牆」。曾經在爭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方面得到美國歷任總統的支持,從戰爭噩夢裡走出來的德國人,無法接受川普這樣一個在人文價值觀上背道而馳的美國總統。據統計,川普在德國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四,那是有新納粹主義背景的極右派。

美國年輕人的哭聲被歐洲聽到了。德國年輕人迅速的反應是:不能讓這種悲劇在德國發生,他們要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來抵制川普式的極右派。曾被冷落的德國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都在美國大選後迎來了入黨小高潮。

被認為是「歐洲白左」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她領導的基民盟其實是一個有天主教背景的偏右保守黨。作為基督教牧師的女兒,出生在共產黨東德的梅克爾深知不自由的痛苦,科學專業出身的她因此在其從政生涯中,關注人權和女權,推行「性別平權法」,重視環保並擔任過環保部長。

在戰後的西歐民主國家,主流政黨不論左右,都有一定的人道精神,多少會遵守聯合國保護難民的國際公約。去年,因為梅克爾過於慷慨的難民政策,接受了上百萬敘利亞難民,給德國帶來諸多難以承受的壓力與困擾。因此,梅克爾的執政黨這次沒有因「川普效應」而增加黨員。

但是,因難民危機而備受詬病的梅克爾,卻因為川普的勝選,獲得了「自由世界中流砥柱」的稱號,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領袖。梅克爾的道德責任感與政治智慧,以及她領導德國經濟上升的能力,都被人們所敬重。最近,梅克爾正宣佈競選第四任總理,德國民調顯示,她在全國仍然擁有55%的支持率。而在基民盟黨內,梅克爾的支持率接近90%。

德國總理梅克爾3日在德勒斯登出席德國統一日的慶祝活動。(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準備競選第四任總理。(資料照/美聯社)

不管川普怎樣誣指梅克爾「毀了德國」,這位在德國與歐洲都聲望甚高的女士,堅稱要「為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而戰」。 她對美國新總統川普義正詞嚴地說:「德國和美國是通過價值觀捆綁在一起的。民主、自由、尊重法治和人類尊嚴——無論出身、膚色、性別、性取向或政治觀點如何。」梅克爾強調:德國將「在這些價值觀的基礎上」與美國新政府密切合作。

德國的免疫力來自二戰後反思

為什麼在民粹主義浪潮席捲歐美之時,德國人就像打了流感防疫針,仍然要堅持他們自由寬容的價值觀?很多從共產黨中國出來的華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臭駡梅克爾和歐洲左派為「聖母婊」。其實,這不是德國人故意要顯示道德高尚做「聖母」,而是歷史給了他們過於慘痛的教訓。

對於熟悉本國歷史的德國人來說,川普的言行與德國當年的「元首」大有相似之處。例如,以拯救者自居宣稱「重建偉大國家」;煽動民族主義狂熱,挑動民族仇恨與宗教矛盾;尋找替罪羊,激化人們對現實不滿的怨憤情緒。……。 只不過,希特勒當年排斥的是猶太人,而川普排斥的是少數族裔與穆斯林。

一切都源於二戰後德國開展的深刻反思運動。最初,大多數德國人認為自己與納粹暴行無關。德國知識份子首先以文學與哲學啟迪人民,讓人們恢復正常的感知能力,反思戰爭,並呼籲每個人主動為納粹罪行承擔責任。在這些帶頭反思的知識份子中,有被譽為「新德國精神導師」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還有曾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海因利希·伯爾。

此後,一代又一代的德國年輕人追問自己的祖輩,認識人性中存在的惡,也認識德國法西斯主義帶給世界人民的苦難。今天,許多德國人懷著溫暖良善之心,給從戰爭廢墟上逃來的敘利亞難民提供人道幫助,唯恐不周。即使好心不一定有好報,他們也不計較。這是因為,長達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反思與人道主義教育,向善的意願已經植根於德國人的心靈,

因此,歐洲人驚恐地看著川普上臺。他們發現民主國家已不是堅如磐石,擔心德國再現已熄滅的納粹主義火苗。幸好德國已經不是昔日的德國,人們在點燃蠟燭為美國哀悼的同時表示:德國要在國際政治中採取更為獨立自主的立場,不懼與川普的美國發生衝突,積極塑造一個健康的國際政治秩序。

*作者為旅居瑞典的中國作家。本文原載香港《動向》雜誌/萬維讀者網瑞典茉莉博客。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