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薩專文:重建歷史感─再談香港

2019-12-06 05:50

? 人氣

在這條虛線的內戰氛圍裡,我們不意外的見到了一部分的抗爭隊伍調轉街頭示威路線,進行激烈的焦土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會讓人感覺香港這座城已經完全落入「他者」手中。把焦土視為「政策」是個委婉的說法,我舉個阿爾及利亞獨立年代的例子,當時與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組織敵對的秘密武裝組織 (OAS,大多數為長久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一般稱為極端分子ultras ) 眼見獨立即將成為事實,他們在離開前夕到處放火焚燒。現在那些死命拆磚牆的抗爭團體是不是也準備離開了,已經看到他們的未來在「他鄉」了嗎?將來是不是要去拉斯維加斯當賭場夥計,還是要去華爾街當交易員,或者博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大,乾脆到達拉斯賣武器...

7,當我們討論香港議題時,必須重新建立歷史權利,停止將歷史議題溶解在人權和各式各樣價值的溫水池裡。我這麼說並不是要回到歷史宰制和與之同行的歷史哲學裡,而是要提醒,如果我們擱置了歷史的地位,或是將歷史視角和歷史現象放在與現時同樣的高度時,將會造成直接衝擊。支配著香港運動的歷史否定,極端道德論和狂熱的當下主義,不可否認會帶給恐怖行動一股希望。

那些香港的政治觀光客們,拜倒在這場運動的多采多姿、充沛活力、慷慨激昂和堅忍不拔。他們其實不曉得這些特質在所有的運動中都看得見,至於這些既可以是革命也可以是反動的跡象,而且是朝法西斯道路發展的跡象,他們倒是不說一句話了。真正劃開革命和反動鴻溝的,絕對不是這場運動的繽紛燦爛,也絕不是運動的旺盛能量[12],而是運動的勁道以及對前途的視野。政治觀光客搞不清楚黑衣人(black clads)和黑羣(black blocks)的差別,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那最重要的問題-運動要往那裏去[13]?

一如其他各種目前遍地開花的運動,香港這場運動的一個關鍵是暴動慾望普遍化。陶德 菲立普斯 (Todd Phillips )所執導的電影小丑( Joker )相當程度掌握了騷動的衝力,那是一種既複合又混雜的動力。面對政治菁英貪得無厭,社會國家搖搖欲墜,弱勢者被遺棄,媒體令人害怕,大城市在破敗邊緣…人們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憤怒,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在「香港時刻」中可能有個嶄新的現象,它顛覆了傳統的運動進程,我們常常見到文化產業依附在歷史事件、政治舞台,從法國大革命到1968,文化產業蒐集古今各種革命面向的靈感,然後搬上螢幕。而現在則是運動抄襲文化產業,香港的「似水革命」就像把小丑這部電影從螢幕挪到街頭實境,街頭校園川流著暴動的慾望,慾望撐起運動的格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