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台灣已經失去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了

2016-12-16 07:00

? 人氣

過去台灣能經濟起飛,成功關鍵在讓全民都動起來,都有機會發揮。土地改革讓農民有活幹,設立加工出口區及民營企業讓閒置人口有就業機會。吸引跨國公司投資,可以不出國就學習到外資的技術及經營管理的長處。促進外貿,把產品延伸到國際水準也增加就業機會。經由國內外優秀專家帶領培育出一批優秀技術官僚,制定合宜產業發展策略,會讓資源重點集中發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民眾的勤奮及節約,家庭加工盛行,糊100個紙袋賺取1毛台幣,或到電子工廠當工人賺取微薄工資。大家搶著加班,下班還設法打零工賺錢。出口累積了很多外匯,1987年外匯存底超過75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打拼,改善生活。

經濟發展停滯

1987年蔣經國去世前一年解除三十八年的戒嚴,開放黨禁、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隔年開放報禁。在1988年政府政府歲入歲出淨額還有近390億結餘。從李登輝接任總統之後歲入不敷歲出,靠發行國債券平衡政府支出。

各級政府歲入歲出淨額。 (劉經緯提供,資料來源:主計處)
各級政府歲入歲出淨額。 (張經緯提供,資料來源:主計處)

1988年李登輝接任總統仍維持舊政。1990年李登輝當選總統,國民儲蓄率日漸降低,再也未超過三成,貧富分化開始惡化,1991年結束動員戡亂時期,警總撤銷,同年開放台商間接赴中國大陸投資。李登輝總統執政時,具有黑道背景人士參選各級民代,「黑金政治」及「台灣地方派系」在政壇發展成形。1996年李登輝總統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制止台塑投資廈門地區海滄計畫,錯失進入大陸市場機會,結果南韓大力在大陸擴充,獲益甚多。從此年開始,GNI年增率從9%下降到4%,經濟成長率從7%降到不到5%,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經濟起飛停止。

1997年起,李登輝總統將建設計劃目標改為虛幻的『建設現代化國家、提升國家競爭力、增進國民生活品質、促進永續發展』口號,林濁水批評李登輝執政時期宣傳的亞太營運中心乃是經濟神話。台灣經濟起飛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結束,民進黨因而崛起。

2000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建設計劃目標是更虛幻的『建設綠色矽島、知識化經濟、永續化環境、公義化社會』。馬英九總統執政經濟成長更低,1996年以來執政者消耗政府債務累積未償餘額從1.2兆增加到5.4兆,政府舉債度日成為常態。

各級政府債務累積未償餘額。(劉經緯提供,資料來源:主計處)
各級政府債務累積未償餘額。(張經緯提供,資料來源:主計處)

蔡政府又來虛幻目標

蔡英文總統的施政目標,無論是『五大政治改革、五大社會安定計畫、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或是新南向政策。不僅她自己說不清,憑常識就知道是說空話的宣傳,與亞太營運中心口號如出一轍。創新及南向要憑實力,不是設定目標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落實環保首先需要建立環境監測站,收集10年資料之後,才知道台灣環境污染來源是空氣、噪音、土壤、河流…那裡出問題,確定問題所在,然後才能針對問題擬定對策排定優先順序,然後才有環保政策。執行之後,有些辦法有效,有些辦法還得試誤修改,才能改善環境品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