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由中外選舉理論探討蔡英文總統的連任

2019-11-28 06:5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拚連任,不能依仗高民調。(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拚連任,不能依仗高民調。(盧逸峰攝)

2019年6月,蔡總統在許多人的疑點重重中獲得黨內初選成功,韓國瑜亦在許多人憂心重重中獲得黨內提名;在執政黨「頭過身便過」的邏輯下,蔡總統已取得連任的基礎,而在野黨則各有山頭,且「頭過身難過」的情況下,面對全國的廣大選民,在2020年元月的總統大選中,執政黨早已定於一尊,在野黨卻仍各有爭議而面臨分裂,若執政黨施政未獲民心,在野黨各方領袖又不能捐棄成見,則現任總統在擁有全國可用資源的加持下,能獲得全民的支持而連任成功嗎?一般人可能難以推斷,但在2020年的總統大選中,蔡英文總統能否連任成功的問題,可由美國的李奇曼與與台灣的吳統雄兩位不同學者的論斷來加以說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李奇曼的〈入主白宮13關鍵〉

1981年,任教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利堅大學的美國政治史學家阿倫.李奇曼(Allan Lichtman)發表大選預測理論〈入主白宮13關鍵〉,並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根據其所發表的大選預測理論,在各方均認為希拉蕊會贏得總統寶座的情況下,李奇曼仍認為川普會勝出。

李奇曼利用一套觀測民意趨勢的評量系統,也就是所謂「入主白宮關鍵」的13個問題,依照「是/否」的答案,做出誰能勝出的判斷。另外,李奇曼的預測觀點與「大數據」分析不同,其預測架構主要是建立在「13個觀察點」系統,即入主白宮政權的13項關鍵因素,只要執政黨出現6項或更多遭人民嫌惡的不利指標,那麼這個政黨就會「失去政權」。由於其相對精準的預測模式,而讓李奇曼在其2016年5月所出版的「預測下屆總統:2016到白宮之路的關鍵因素」(Predicting the Next President: The Keys to the White House 2016),其理論與說明深受美國社會的肯定與支持。

李奇曼先生素有「預測教授」之稱,其在過去十次的美國大選預測中,有九次預測成功,是一種「10拿9穩」的預測模式;根據其所發表的大選預測理論〈入主白宮13關鍵〉,再根據1860年至1980年的每次總統選舉所擬定的預測系統,包括期中選舉結果、初選競爭程度、是否競選連任、第三黨情況、短期經濟情況、長期經濟情況、政策改變情況、社會動亂程度、醜聞影響程度、外交和軍事成敗、候選人魅力等各項指標來加以判斷;亦即李奇曼教授歸納出影響「執政黨」續任與否的13個關鍵是非題,得分越高,施政成績越好,「錯」6題以上就會選輸,反之則可續任。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當選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美國主流媒體紛紛表示,他們不預設今年期中選舉的結果(美聯社)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當選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美國主流媒體紛紛表示,他們不預設今年期中選舉的結果(美聯社)

臺灣是民主國家,採直接選舉,但各黨派的選舉方式及策略各有不同,若暫不考量台灣政黨的特色,以及各政黨領袖的自我盤算,僅依美國李奇曼教授的大選理論來做考量,並將李奇曼的大選預測理論之關鍵問題內容稍作修正,而成為臺灣執政黨是否續任總統的13關鍵問題,並歸納出影響「執政黨」續任與否的13個關鍵是非題,則每人評斷或各有不同,唯整體而言,蔡英文總統連任的機會不大。

2.吳統雄的「53237選民結構」

根據吳統雄教授的研究,其認為若將全體選民簡化為20人,並以20人的群體為分析依據,則台灣有一個相當穩定的「53237選民結構」,即純綠群(5人)、純藍群(3人)、變動群(2人)、揺擺群(3人)、疏離群或不投票群(7人)的選民結構;若能進一步瞭解不同選民群組的特性,並充分加以利用,則勝選的機會較大。

一般而言,在台灣的五類選民中,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投票,其中,約有5人為純綠選民,約3人是純藍選民,屬於意識型態投票,依顏色而投票,是所謂的鐵票群。另外,一般所謂的「中間選民」可分為兩群,一群是約2人的「可變群」,依據候選人的形象而投票;另一群為約3人的「搖擺群」,不論藍綠,不看黨派,只看選情變動趨勢,採「西瓜偎大邊」方式投票;這兩群可能在不同選舉中,投給不同的政黨,唯前者為主動,後者較為被動。另外,二十位選民中約有7人為疏離群,選擇不參與政治,除非發生對自己、或對國家有明顯危機的鄰近事件,否則不會投票。

3.參考點影響投票意願

在行為經濟學中,參考點(reference point)是指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長期以來,由於國民黨較能表現出「穩定安全」的形象,因此,疏離群如果投票,投給國民黨的趨勢較高,也是所謂「泛藍」的主體。但這群人如果沒有強烈理由要「救國民黨」,或有「民進黨再搞也不過如此」的心理,就不會去投票。另外,在台灣選民的結構上,只要有2%的選民倒戈,就會造成崩盤結果;亦即只要2%的人改變選擇,就足以造成「少數決定全局」的結果。

依歷年之投票統計,台灣主動投票的選民最多只有65%,而有高達35%不投票的疏離群;不過,疏離群中的10%至15%可能會在大型選舉中,因為「參考點」的改變,被危機感激發而投票。這一群人大多是中產階級,肩負社會正常前進的主力,無暇以行動參與政治,同時也偏向自利,不願積極表態,唯在若發生重大危機的「參考點」上,他們會投給較安全、穩定、正派的政黨或政治人物。

2019112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23日前往台中大雅永興宮參拜。(潘維庭攝)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民調持續低迷。(潘維庭攝)

4.蔡英文總統的高民調

2019年11月8日,總統及立委選舉開始登記,依聯合報民意調查中心所公布的資料,在國內三組總統候選人中,其支持度分別是蔡英文與賴清德(45%)、韓國瑜與張善政(29%)、宋楚瑜與余湘(8%),尚未決定者(18%);另外,民進黨支持蔡賴配(93%),國民黨支持韓張配(71%),而中立選民對蔡賴配的支持度(35%)亦高於韓張配的不及二成,顯現出蔡英文總統的高民調。

民調是呈現候選人能否被選民接受的一種方式,但民意如流水,民調亦可能因為調查人員、調查機構、經費來源、採用方法、調查目的…等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另外,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由於資訊科技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已呈現多元化,且行動電話逐漸取代市內電話,民調無法一次就找到足以代表性的樣本,因此,電話調查已非有效反映民意的工具,且民調可能有17%以上的誤差。亦即國內各相關單位所做的民調可能無法顯現真正的民意,其結果僅供參考。

5.蔡英文總統的連任之路

經由前述分析說明可知,若根據美國政治史學家李特曼所發表大選預測理論「入主白宮13關鍵」來觀察,則蔡總統連任的機會不大;但若以國內吳統雄先生的台灣「53237 選民結構」模型來說明,並進一步考量蔡總統廣設非體制內的機構,大量聘任對選舉有功及其近親人才,加上其細膩的選舉操控技巧,則以當前社會紛亂,執政者多項不利事件纒身的窘境,但反對黨卻仍不知如何團結的情況下,蔡總統可能仍有起死回生而獲得連任的機會。

*作者為淡江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