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核災要靠美製機器人?KDDI研究員:美日機器人不同「種」!問題出在日本政府…

2016-12-12 06:20

? 人氣

日本今後重要的課題當中,就屬解決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子發電廠廢爐一事最為急迫。相關業界現正積極開發廢爐作業用的機器人。然而,開發這款機器人的目的,和美國DARPA所提出的DRC計畫是一樣的,兩者都企圖集合眾人的智慧,研發出能代替人類在災害現場救難的機器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回顧這起核災事件。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之後,進入核電廠觀察廠內狀況的機器人,其實並不是日本製造的機器人,而是美國iRobot公司過去為清除地雷所開發的軍用機器人Pack-Bot。這件事當時還引發各界的口水戰,眾人紛紛批判:「竟然還要靠美國人幫忙?身為機器人大國的日本到底怎麼了?」

某日本機器人業者也說:「日本核電和巨額的專利費用牽扯不清,所以一直蔑視核災機器人的開發計畫,他們甚至根本沒有預備好可進入廠內救災的機器人。」總而言之,外界普遍認為日本核電太有自信,以為核爆根本不會發生,所以完全不需備妥應變方案。

但國外的機器人業者,尤其是美國方面,卻對此有不同看法:「日本長久以來太過專注人型機器人,所以忽略了(可以處理核災的)實用性機器人的開發。」換句話說,在國外機器人業界人士眼裡,日本儘管曾在一九九六年因推出AISMO 人型機器人而躍居領導地位,但接著將之實用化的腳步卻大幅落後。

有鑑於此,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之後,日本各大學研究所及企業開始積極開發、意圖雪恥。現在東芝、日立製作所等綜合機械製造商,或是鹿島(Kajima)、清水建設等承包商,甚至三菱重工業等企業所研發的救災機器人,有一部分都已進入核災現場工作,且造型也漸漸偏離了過往的人型窠臼。包括「在管子裡像鼴鼠一般前進的機器人」、「可拆除有放射性物質的地板、能轉動門把開門的雙臂機器人」、「可抬起重物移動的起重機型機器人」等,給人的印象反而更偏向先進的重型機具。

次世代機器人的研究,日本、美國方向大不同

上述這些救災機器人,絕大多數都只具有單種機能,人們必須運用無線裝置、或透過通訊電纜進行遠端遙控才能作動,但這和DARPA企圖透過DRC計畫所開發的次世代機器人大不相同。

DARPA現在招募全世界的機器人研究者所開發的機器人,內建了人工智慧(不需無線裝置操縱),可自主行動至某一程度。這種機器人不但符合救災條件,甚至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爬梯、在牆壁鑽洞,幾乎已是什麼都會做的泛用型機器人了。

由此看來,日、美兩國對於救災機器人的期待和開發標準並不相同,可說是「由人類操縱的單機能機器人(日本)V.S.內建人工智慧,可自主行動的泛用型機器人(美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