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從蔣渭水到黃信介

2019-11-28 05:50

? 人氣

從1979年美麗島事件到1999年黃信介病逝,二十年間,從黨外時代所提出的各項訴求,包括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確保言論結社自由、解除黑名單、解除政治禁忌等,皆已一一實現。黃信介於美麗島事件20週年前夕離開,就好像英國首相邱吉爾於悼念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時所形容的:「他聽到了勝利的聲音,看到了勝利的翅膀。」黃信介以一介平民,歷經三十多年的艱辛奮鬥,在推動黨外運動從抗爭走向執政的奮鬥旅程上,從黨外共主到美麗島大家長到民進黨主席,堪稱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所處大時代背景的不同,蔣渭水和黃信介兩人的命運有相似的,更有不相似的。

台灣民眾黨,正如曾為民眾黨黨員,二戰後當過立法委員的何景寮所說,「絕不能夠以普通政黨自居」,而是「有其特殊任務的政黨」,「其目的需謀台灣住民全體的利益,於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自當為全體住民求得自由和平等,以此為其奮鬥的精神。」這也就是蔣渭水所宣稱的:「我理想中的民眾黨,…是要達到『黨是台灣人解放運動的總機關』的目標,才能確實替台灣人謀解放,圖幸福。」

長期以來,從黨外到民進黨初期,一直是領導國內突破戒嚴、黨禁,報禁的主要力量,也是領導國內以制憲來改造憲政體制,並結束老法統的主要力量。但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化,特別是台灣民主化與國民黨台灣化的發展,從黨外到民進黨初期,固然仍扮演「具有特殊任務的政黨」角色,但要求民進黨從抗爭走向競爭,並以一個「普通政黨」角色,接受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是殖民地時代的民眾黨未曾有的遭遇,也未曾有的機會。綜觀蔣渭水一生,作為殖民地的悲哀,他所領導的民眾黨不但始終必須以「具有特殊任務的政黨」自期自勉,而無法邁向「普通政黨」,最後甚至還在悲壯聲中遭到總督府解散。而黃信介則在被囚禁八年之後,隨者假釋出獄,解嚴宣告,他抓住歷史機遇,將「早產兒」的民進黨,從抗爭引導走向競爭,進而走向執政。黃信介逝世後108天,2000年3月18日,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呂秀蓮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

相隔11年,陳水扁(中)重返民進黨中央黨部。(郭晉瑋攝)
前總統陳水扁(右二)。(資料照,郭晉瑋攝)

1987年5月30日,黃信介與張俊宏獲假釋出獄,剛成立不久的立法院民進黨團,為他們舉辦〈鑼聲若響〉的「重返美麗島」巡迴演講。8月18日,首場演講在宜蘭縣羅東鎮公正國小舉行,由我主持,黃信介在被關了將近三千個日子後,第一次公開闡釋「美麗島精神」。他說,「美麗島精神,第一點,是大公無私,為眾人來打拼;第二點,是同志要有同志愛,同志如果沒有相愛,怎麼會有辦法愛別人,因此同志要有同志愛;第三點,是大家團結和好;第四點,是要跟國民黨對抗到底;第五點,是一切為台灣、為同胞;第六點,是要培養新生代,才能夠繼承民主薪火。」同時,他也強調從政的目的,「因為我是台灣人,我愛我的台灣同胞,我愛我的台灣鄉土,從而投入政治,從政的目的就是我愛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過著安居樂業、幸福美好的日子。」「從政的人要實實在在、為了父老、為了兄弟姊妹營造安心的生活、快樂的生活,讓每個人有人格、有尊嚴,這是做為一個政治家必須努力的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