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冷戰》「中國納斯達克」來了!科創板究竟將造成什麼影響?

2019-11-26 10:04

? 人氣

上海證卷交易所科創板從提出到開市僅用了259天。(圖片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卷交易所科創板從提出到開市僅用了259天。(圖片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

中國股市新板塊-科創板,被喻為 A 股救市良方。科創板設立及試點註冊制為中國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股市生力軍加入對中國資本市場及臺灣企業所產生的效應,更引發投資人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中國那斯達克」之稱的中國股市新板塊-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在今(2019)年7月22日於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科創板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宣布的政策,從提出到開市僅用了259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科創板的設立

中國為何要設立科創板?嚴格來說,主要是基於:

一、美中貿易戰不斷升溫,影響所及已非貿易赤字問題,而是產業供應鏈和核心技術的拔河戰,更是兩大經濟強國競逐科技霸權。然而,科創板的成立除了可替本土核心科技公司取得融資,邁向技術自給自足外;長期希望建構一個能培育出類似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等這類具全球領導地位科技大廠的資本市場,實現「中國製造 2025」目標。

二、中國的股票市場一直由金融、基建、能源等傳統產業所主導,當局希望科創板能為新興行業開拓出全新的融資管道。而科創板設立後,中國A股市場將同時具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及科創板等多元化的資本市場。

重大改革亮點

那麼,科創板到底有何特色及改革亮點?可歸結以下幾點:

一、科創板採試點註冊制,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併購、重組、退市、資訊揭露等基礎制度變革,實現資本市場去行政化改革的關鍵突破,縮小中國資本市場與成熟資本市場的制度落差。

二、放寬上市標準,以市值為中心,結合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及現金流等因素,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並允許以下三類企業可在科創板上市,包括:

 1. 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

 2. 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

 3. 符合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條件的紅籌企業。

三、基於資本市場制度設計、角色定位和專業化分工的國際慣例,堅持市場導向和法治導向,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股票發行價格形成機制和發行承銷機制。

四、探索放鬆行政控制,建立並不斷完善市場化的交易機制。

五、取消直接定價方式,設置新的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和建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詢價、定價與配售機制。

綜合而言,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除了可以減少審核制帶來的監管弊端及效率不足,更增加市場定價及資本監管法制化功能;加上取消現有對公司上市的盈利要求,進一步使企業在生命週期的早期獲得長期的股權資金,有利於企業的孵化和發展。整體而言,科創板可有效支持科技創新、解決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對於推動經濟高度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涵。

上市標準及條件

依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實施-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和配套指引,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工作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等六項主要業務規則。

可以得知,首次申請科創板上市:

一、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及國家重大需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

二、必須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階消費,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及動力變革。

上市條件包括:

1. 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條件;

2. 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

3. 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者,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4. 市值及財務指標符合規定的標準;

5. 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上市條件。

其中,市值及財務指標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準中的一項:

1. 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 5,000萬元,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2. 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

3. 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4. 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

5. 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相關規則還明確規範紅籌企業上市標準,符合規定的相關紅籌企業,可申請在科創板上市。

首批25家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強勁

首批25家上市企業以新一代訊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和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為主,其中有5家公司是半導體相關企業,合計募資人民幣370.18億元。據統計,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本益比高達53倍,遠高於上海A股平均本益比13倍及深圳A股平均本益比23 倍;而參與申購科創板新股的投資人需要A股底倉市值(門檻人民幣50萬元),目前可以交易科創板開戶數約300多萬戶。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從第 6個交易日開始的漲跌幅是20%,遠超過一般A股的10%。

7月22日開市首日,25家公司全數大漲、平均漲幅約140%。若由7月22日掛牌交易到 8 月2日,兩周10個交易日內,25檔股票股價全部翻倍;即使是全球股市受貿易戰影響而表現疲軟下,科創板依然一片紅通通;總市值已達人民幣6,448.5億元(約新臺幣2.9兆元)。究其因,可能有二點:1. 科創板因其上市企業的特殊屬性,成為整體經濟大環境中的亮點;2. 科創板上市初期有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在資金入市的作用下推升股價。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證交所掛牌上市,創辦人雷軍主持儀式(AP)
雷軍旗下的金山辦公日前也在科創板掛牌上市(AP)

是否吸引臺資企業?

據悉,自2016年以來,已有10家臺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募集資金約350億元人民幣。此次科創板上市,也吸引臺資企業躍躍欲試;目前已經有6家分別從事研發鏡頭、折疊式手機、晶圓、石墨烯產業等臺資企業規劃在科創板上市;其中,聯電旗下蘇州和艦已送件審核中。

福建省也頒布《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藉此加快兩岸應通盡通、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和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42條措施,把福建打造為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實施要項即包括,推動臺企科創板上市。在科創板的新創制度誘因下,預期未來將吸引更多的臺企申請上市。

是否產生排擠效應仍待持續觀察

科創板的推出,不僅為中國的證券市場上增添一個新板塊,A股市場將同時具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多元化的資本市場。科創板更為其經濟結構的轉型、金融支持實體,特別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市場基礎。另一方面,科創板的創立亦是中國資本市場現行遊戲規則的全面變革;實質性地改變市場投資者結構和市場參與者生態,提升市場運作的專業化、機構化和成熟度水準,實有助於推動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步向成熟資本市場。未來科創板若能持續扶持更多具特色與高品質的新創企業,應可逐步朝向「中國版那斯達克」目標邁進。

然而,對臺灣而言,不只是臺企申請上市;更宜注意的是,臺灣上市櫃股票中也很高比例是半導體類股,未來科創板是否有可能取代一部分美國那斯達克資本市場,進而排擠臺灣上市櫃市場資金,仍有待密切注意。

本文轉載自會計研究月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