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觀點:AMP、工業4.0概念為何夯遍全球?

2016-12-11 06:50

? 人氣

更何況,在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下,產品從萌芽、成長再到成熟、衰退的生命週期快速縮短,使廠商面對超額獲利期急速壓縮的龐大壓力。在提高營運效率,加快產品投放至市場的步伐之餘,更積極改進材料品質與工藝,增強複雜產品的生產靈活性等,才能在比拚速度、品質、價格、特色的年代,和競爭對手一較高下。這也是當前智慧型手機業者逐漸將研發重心分散至穿戴式裝置(wearable device)、虛擬實境(VR)技術應用等多重領域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美、德以AMP計畫、工業4.0領跑

眼見人類社會演進的趨勢,愈來愈朝向先進製造業傾斜,各國政府為搶得先機,無不想方設法營造有利相關產業成長茁壯的環境,並從旁盡力輔助,強化國家競爭力,以避免遭他國占盡產業革命甜美果實的命運。像是2011年美國、德國率先提出先進製造夥伴(AMP)計畫、工業4.0概念,即是期望透過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提升高階製造技術,進而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生產活動,重組生產鏈,發揮重振製造業的功效,以及維繫製造領域領先優勢的目的,並順勢帶動就業與經濟發展。

具體而言,美國以強化先進材料、生產技術、製程、數據資料與設計等產業共通基礎能力,為主要的技術發展推動項目,也增設國家創新研究網路(NNMI),促進產、學、研相互合作,加速將科學研究成果落實於產業應用,促使製造業回流,並提升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德國則以物聯網、網路服務(IoS)為範疇,發展水平整合價值網路、終端對終端流程整合、垂直整合製造網路、工作站基礎及網實融合系統等技術為核心,建構出具有製造領先優勢的智慧工廠。

2012年,在〈英國高價值製造的未來展望報告〉(A Landscape for the Future of High ValueManufacturing in the UK)中,亦揭示資源效率、製造系統、材料整合、製造製程、商業模式5大領域的趨勢變化,足以影響未來發展。因此,英國透過整合研究機構、鼓勵產學合作、設立國家及技術創新中心、編列預算推動研發等方式,將領先性技術、知識與經驗應用在產品製造、製程與社會服務上,以創造高經濟價值,促進經濟永續成長。

☉ 亞洲國家以自身優勢強化競爭力

BW-1433-5-雖然生產、製造皆委外代工,但從跨足記憶卡領域起,銀箭便堅持自己設計產品,而不願做貼牌。 (攝影者.楊文財).jpg
台灣方面,亦試圖從優化領航產業智慧供應鏈生態系統、催生新創事業、促進產品與服務國產化、掌握關鍵技術自主能力、培育實務人才、挹注產業政策工具等6大面向著手, (資料照,楊文財攝)

不甘未來競爭力繼續落居西方工業國之後,2015年日本、中國、台灣分別提出機器人新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畫、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變法圖強。其中,日本主打人機共存的未來工廠概念,透過感測器、控制與驅動系統、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發展能相互聯網的機器人,以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同時,著重發展資訊處理、精密加工、製造環境、接合裝配、立體塑型、表面處理、機械控制、複合新機能材料、材料製程、生物科技與量測技術等,意欲重新擦亮日本製造招牌;中國則藉由發展智能製造設備、新一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技術,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並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製造業資訊化與高階化,以及2025年成為製造強國的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