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團結中華民國?還是團結國民黨?

2019-11-24 05:3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2日出席國會政黨聯盟建黨週年大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2日出席國會政黨聯盟建黨週年大會。(顏麟宇攝)

距離2020大選投票還有40多天,然而兩黨看起來卻像是已在收拾戰場。民進黨確定蔡賴配以後,接班梯隊基本確立,賴清德踢走鄭文燦;國民黨這邊則為主席大位搶得不亦樂乎,為挺謝龍介爭黨主席,網路上到處在號召入黨。可憐的是主角韓國瑜,戲沒演完,觀眾已散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韓國瑜或可安慰的是,包括新黨與國會政黨聯盟都力挺韓國瑜,其中,國會政黨聯盟在兩岸的立場上是正統中華民國派,且與韓國瑜一樣高舉捍衛民生經濟的大旗,國民黨應該思考如何合作,以擴大選後勢力,而不是忙著內鬥。否則,民進黨很可能再度在國會拿下多數。而再過四年後,國民黨還有沒有現在的翻身機會,只怕不樂觀。

最近一波內鬥始於國民黨公布不分區名單,各方都不滿意,然而,內鬥的導火線卻早埋下:國民黨修改黨章,讓總統不再兼任黨主席。吳敦義把自己排入不分區,準備以黨主席的身分,爭取立院龍頭。換言之,吳敦義準備把過去以總統為中心的政黨運作,轉為以立院院長為中心的在野黨模式。

然而,我國在歷次修憲後,形成獨特的超級大總統制,總統的權力極大,不但國會對總統沒有制衡,總統還可以透過泛公股事業與各種任務型編組,如年金改革小組等,決定人事與預算。在此情況下,立院院長能做的事情其實很少。

然而,民進黨過去在野時,確實把立法院的功能做了超限的運用。相較之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表現是一盤散沙,完全看不出戰略戰術。平心而論,吳敦義想把黨中央與立法院強力整合,確實是痛定思痛,不是壞事。

然而,國民黨這次照例又超限發揮了內鬥的本事,大選當前,謝龍介就高呼要選黨主席,韓營網紅還開直播手把手教人入黨。固然,招募黨員不分選前選後,黨員愈多愈好,但若目標是拉下吳敦義,把主角韓國瑜晾在一邊,不是好事。

與招募黨員同時進行的是,呼籲支持者團結,三票全部投給國民黨;這應是因應韓國瑜副手張善政公開呼籲支持者分裂投票,政黨票「隨心而去」。然而,國民黨與韓國瑜副手對嗆,到底是支持韓國瑜?還是反制韓國瑜?這只有讓泛藍支持者更加軍心渙散。

20191123-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23日出席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林國春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製造出爭議百出的不分區名單,還揚言要對批評名單的國國瑜副手搭檔、不具國國民黨籍的張善政「黨紀處分」。(顏麟宇攝)

吳敦義還強硬警告,要給張善政「黨紀處分」,然而,張善政是無黨身分,根本不是國民黨員,要怎樣處分?吳敦義這番話,其實只暴露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傳統國民黨權貴思想。

國民黨一直誤解了團結的真諦。若要展現團結,怎會發生馬王政爭?接著又鬧出太陽花,而竟無一個藍營立委捍衛政策?這一連串的黨紀處分,筆者非黨員,自不便評論,但為國家計,我要重新提醒一個觀點:這次是要團結中華民國,不是要團結國民黨。

怎樣團結中華民國呢?韓國瑜去年在地方選舉捲起旋風,正是因為喚醒了庶民的痛,而不是因為兩岸的意識形態之爭。記住,蔣經國捍衛中華民國的方法,就是發展經濟、捍衛民生,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才創造了四小龍的經濟奇蹟,也讓中華民國贏得國際尊重,並為未來與對岸談判贏得籌碼。因此,泛藍陣營要勝選,要把主軸從兩岸議題拉回到民生經濟。

然而,要團結中華民國,要搞對合作對象。吳敦義在受訪時提到,選後跟親民黨與民眾黨合作,共組「自由民主法治聯盟」,然而,親民黨有自己的總統候選人,民眾黨柯文哲已公開說總統票要投廢票,這兩黨都不支持韓國瑜,以黨主席身分說這話,等於宣告丟包韓國瑜,當然令韓粉氣憤。

在泛藍陣營中,公開挺韓國瑜的是新黨和國會政黨聯盟。國會政黨聯盟本月在凱道辦黨慶時,韓國瑜就應邀參加,國會政黨聯盟主席悟覺妙天還高喊「祝韓國瑜當選總統,韓國瑜加油」!在與新黨合作方面,則要考慮新黨一貫以來支持一國兩制的立場,是否與國民黨一致?因此,主張加薪減稅、捍衛民生的國會政黨聯盟是較好的選擇。

對韓粉來說,韓國瑜兩次聲勢低迷時,妙天主席都伸手力挺,先是6月1日凱道造勢默默出錢出力,之後在國民黨內換瑜耳語高漲時,又受訪公開表態挺韓國瑜,都使韓國瑜穩住下滑的支持度,韓營五虎將之一的陳清茂,就曾在直播中感謝國會政黨聯盟相挺。

對國民黨來說,最重要的是贏得總統大選,其次才是贏得國會過半。古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總統大選展現的是團結,立委選戰則是地方勢力的展現,唯有以贏得總統大選為目標,才有機會實現捍衛中華民國的承諾。民進黨在上次選戰中,蔡英文大方與合作政黨同台造勢,贏得大勝,國民黨也應該確立合作的戰略!

*作者為私人企業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