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密支那戰役與美國75遊騎兵團的前世今生

2019-11-24 07:00

? 人氣

密支那戰役結束後,美軍將麥瑞爾突擊隊撤離密支那,並依規定讓這些隊員退伍返鄉。之後美軍以新撥補入的人員(約800~900人)重新編成陸軍第475步兵團,取代原有麥瑞爾突擊隊所擔負的遠程滲透任務(或者說是麥瑞爾突擊隊改編為第475步兵團)。之後再以第475團為核心,另編入騎兵第124團(有山砲二營及400名之補充隊),而組成暫編第5332旅,代號為「火星突擊隊」(Mars Task Force,日本稱為:馬斯旅),成為密支那戰役後唯一一支參加緬北攻擊行動的美軍部隊。為了擴大戰力,不久又納編了駐印軍獨立步兵第1團,成為另一支中美混編的戰鬥部隊,也使得「火星突擊隊」擴充為一支師級部隊(註十七)。1945年春,緬甸戰事結束後,「火星突擊隊」轉進入中國貴州(貴陽花溪)駐紮,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在華作戰司令部所轄的唯一一支地面部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戰功卓著的麥瑞爾突擊隊戰後改編為75遊騎兵團

1945年7月1日,第5307臨時混合支隊正式解散。1954年6月21日,美軍在沖繩重建第5307臨時混合支隊,並將其番號改編為陸軍第75步兵團,並繼承了原有5307臨時混合支隊在緬甸時使用的盾徽。1956年3月21日,陸軍第75步兵團奉命解散。之後為因應越南戰爭的需要,1969年1月1日,美國又重建的陸軍第75步兵團,並在其下組建了15個遊騎兵連(A~P,美軍為避免I與J混淆,因此不設J連的編制),之後美軍除了A、B兩連為預備隊佈署於美國本土外,其他13個遊騎兵連則是分散配屬在其他美軍部隊內,作為執行──遠程搜索、偵查、巡邏等特種作戰任務之用。由於績效卓著,因此到1973年,美軍決定建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以應付世界各地可能發生的危機。

當時,美國陸軍對各國的特種作戰戰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發現,麥瑞爾突擊隊在二戰時期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的戰例最有典範性。就這樣,當時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克雷頓․艾布蘭將軍(Craighton Abrams,1914~1974)下令在第75步兵團基礎上組建現代遊騎兵部隊時,當年麥瑞爾突擊隊青天白日徽章也一併保留下來,以紀念那段與國軍協同作戰的歷史。美軍遊騎兵部隊還將當年與國軍聯合作戰中的經驗作為座右銘:「SUA SPONTE」,這是一句拉丁文,意思是:「自發性的、出於他們的自願」。遊騎兵的格言則為:「Rangers lead the way」(遊騎兵帶頭)。第75遊騎兵團又稱「第75別動隊」、「突擊兵或特攻隊」。1984年之前隸屬於──民事與心理戰部隊司令部,之後改隸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縮寫作USSOCOM或SOCOM)。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