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這一周》共產主義「二把手」恩格斯、幽默大師馬克吐溫誕生 美國外交方針「門羅主義」出爐

2016-12-04 16:22

? 人氣

歷史上的這一周:由左而右為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第6位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第5位美國總統門羅、共產主義「第二提琴手」恩格斯(風傳媒製圖/李承佑)

歷史上的這一周:由左而右為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第6位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第5位美國總統門羅、共產主義「第二提琴手」恩格斯(風傳媒製圖/李承佑)

2016年已進入尾聲,回顧11月最後一周宛如上了一堂歷史課:1820年11月28日,普魯士王國1戶紡織廠富商誕下1個漂亮男嬰,他就是日後的共產主義「第二提琴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35年11月30日,美國密蘇里州1戶貧窮律師家庭也有1名男嬰誕生,而他長大後成了幽默大師兼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名);1824年12月1日,美國第10屆總統大選中無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依法交由聯邦眾議院選出新總統,成為至今唯一一次由眾議院選總統的案例;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5位總統門羅(James Monroe)提出知名的「門羅主義」,影響未來100多年的美國外交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恩格斯。(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恩格斯。(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1月28日──共產主義的「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誕生

1820年11月28日,普魯士王國一名紡織廠富商家中,誕下了一個漂亮男嬰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儘管連中學學歷都未完成,恩格斯與思想巨人馬克思(Karl Max)共同開創的政治思想事業,卻從此改變了世界。

恩格斯在歷史上的名號永遠與馬克思綁在一起,他在晚年始終謙稱,共產主義思想的凝結與傳佈全是馬克思一人的功勞,但所有人都知道,若不是恩格斯持續經營一點也不喜歡的家族事業,並且數十年如一日地資助馬克思,很可能根本不會有後來的馬克思主義、乃至席捲世界的共產革命。

歷史上的今天》11月28日──共產主義的「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誕生

中年的馬克吐溫(Wikipedia/Public Domain)
中年的馬克吐溫(Wikipedia/Public Domain)

11月30日──美國幽默大師、《頑童歷險記》作者馬克吐溫生日快樂!

1835年的今天,美國幽默大師兼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名)誕生在密蘇里州的貧窮律師家庭,本名為山繆爾.克萊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他幽默機智,交友廣闊,著名黑人教育學家布克華盛頓(Booker Washington)、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教育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都是他的朋友。

馬克吐溫一生著作繁多,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他經歷了美國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創作風格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憤世,早期作品多為輕鬆幽默的詩歌散文,後來逐漸演變為描繪人類虛榮、偽善、殘忍行為,批判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0日──美國幽默大師、《頑童歷險記》作者馬克吐溫生日快樂!

1824年,美國總統大選無候選人獲得過半選舉人票,因此由聯邦眾議院選出亞當斯(右)成為新總統,擠下普選票和選舉人票都勝出的傑克遜(左)
1824年,美國總統大選無候選人獲得過半選舉人票,因此由聯邦眾議院選出亞當斯(右)成為新總統,擠下普選票和選舉人票都勝出的傑克遜(左)

12月1日──總統候選人沒獲得過半選舉人票怎麼辦?美國史上唯一一次由眾議院選出總統

美國總統大選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選舉人團制度,唯有取得過半選舉人票(270票)的候選人,才算是贏得白宮大位,儘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普選票,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整整多出逾200萬張,仍是由拿下306張選舉人票的川普當選,但若沒有候選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呢?

192年前的今天,即1824年12月1日,美國舉行第10屆總統大選,共有4位來自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的候選人角逐總統寶座,當時美國領土僅有東部24州,選舉人票總數為261張,因此必須獲得131張才能勝選,結果4位候選人中,沒有任何1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因此依據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由聯邦眾議院從得票前3名之中選出新總統。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日──總統候選人沒獲得過半選舉人票怎麼辦?美國史上唯一一次由眾議院選出總統

12月2日—影響美國外交逾百年的「門羅主義」首度問世

由於美國擔心歐洲列強勢力再度回歸美洲,將影響其利益。於是在時任外相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建議以及英國的默許下,時任美國總統門羅(James Monroe)在1823年12月2日於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時,宣布歐洲不能再把西半球視為征服或殖民的目標,其所闡釋的觀點,即後世所稱之「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

門羅在咨文中直接表示,中、南、北美洲,因已實現並保持自由和獨立的地位,今後不得再被歐洲任何國家視作未來殖民的目標,並強調歐洲過去為其本身事物發生戰事時,美國從未參戰,「因為參戰便與我們的國策不符」。最後,他也指出,中南美洲許多國家已經宣布獨立,「如果歐洲各國,對這些國家進行壓迫和干涉,那麼我們就認為這是對美國不友好的表現。」

歷史上的今天》12月2日—影響美國外交逾百年的「門羅主義」首度問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