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進化論與再伊斯蘭化-科索沃的伊瑪目為何引發眾怒?

2019-11-24 06:40

? 人氣

然而艾哈邁迪亞派雖選了一條科學色彩濃厚的路,也出版了許多宣傳伊斯蘭神導進化論的神學作品,卻始終是伊斯蘭世界的少數。一般穆斯林國家對進化論的接受度,通常取決於學校教育是否放行、以及放行多久。標舉瓦哈比主義的沙烏地自然強烈反對,其教科書更將達爾文描繪成否認真主創造人類的罪人;土耳其因凱末爾立下的西化政策,故教育系統在建國之初便開授進化論,直到2017年才將其從中學課程裡移除;伊朗則因革命後大行科學化路線,其教育體系自國小五年級便開始教授進化論,更搭配化石與地質研究,稱得上寬容。科索沃之所以會因進化論而開除伊瑪目,甚至不惜鬧上頭條,則與其近年來的再伊斯蘭化現象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伊斯蘭化的巴爾幹小國

科索沃於2008年單方面宣布自塞爾維亞獨立,目前還是個180萬人口的小國,國民有90-92%是穆斯林,以阿爾巴尼亞人居多,另有少數講斯拉夫語的波斯尼亞克人(Bosniaks)、土耳其人以及古拉尼人(Gorani)。雖說穆斯林佔了人口優勢,但科索沃的伊斯蘭曾經非常世俗,不僅女性鮮少穿戴頭巾,酒類也很普遍,且因美國曾介入1998-99年的科索沃戰爭,也協助當地的戰後維穩及重建,故科國人民普遍視美國為帶來和平的解放者,科索沃也稱得上是當今最親美的伊斯蘭國家之一。

回顧伊斯蘭在科索沃的足跡,可追溯至奧斯曼征服巴爾幹前。巴爾幹曾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為保加利亞帝國所治,也是拜占庭帝國的版圖一隅,基督信仰色彩濃厚。然而,伊斯蘭信仰仍透過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Andalusia)、地中海南岸以及匈牙利的佩切涅格人(Pechenegs)等,一滴一點滲入巴爾幹,直到奧斯曼土耳其大軍壓境。而科索沃的伊斯蘭化起初靠的也是移民與貿易,例如來自敘利亞阿勒坡(Aleppo)的阿加家族(Al-Aga),其自1095年始便不斷向科索沃遷徙,直到1291年止;期間阿加族人為做禮拜,便於1268在當地建了座阿加清真寺,時至今日仍為民眾所用。

1389年科索沃戰爭後,奧斯曼正式將此地納入版圖內,城市中開始出現清真寺、公共浴場(Hamam)與伊斯蘭學校(Madrasa)等帝國建築,例如建於1410年的加茲·阿里·貝格清真寺(Gazi Ali Beg Mosque),其雖一度毀於1999年的科索沃戰火,但重建後仍能供民眾禮拜。但即便成了奧斯曼的勢力範圍,科索沃的伊斯蘭化進程卻相當緩慢,直到16世紀,科索沃鄉村仍普遍維持東正教與天主教信仰,伊斯蘭信仰只集中在城市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