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蔡政府最佳選舉提款機─交通部

2019-12-04 06:20

? 人氣

台中機場將要成為年運量可達千萬人次的機場。(資料照片,王秀禾攝)

台中機場將要成為年運量可達千萬人次的機場。(資料照片,王秀禾攝)

上月中小英總統主持了台中國際機場國內航廈整體改善工程動土儀式,同時交通部也宣布提前啟動「台中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等,「這一注」一壓下去又是數百億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選前的動土難脫選舉政治考量之譏,交通部更儼然成為蔡政府的最佳選舉提款機了;但希望交通部記取當年恆春機場、屏東機場的教訓,別再作出錯誤的投資。

台中機場未來容量將增為千萬人次

根據交通部的資料,台中國際機場近年客運量快速成長,航廈容量已趨於飽和,去年增加1成達264萬人次的高峰,因此決定投入9.9元改善兩座航廈,完工後,航廈年整體容量可達396萬人次。此外也要提早啟動整體規劃的時程,以1000萬人次以上的容量為目標,同步辦理清泉崗機場陽西區發展計畫,建設經費將增達756億元。

台中機場航廈運量接近飽和,投資近10億元提高容量,這是因應明確已出現的需求,花費不大而有確切效益,問題不大。但對未來20年後的「長期規劃」,要把整體容量提高到千萬人次以上,則因未來發展難測、需求不確定、兼花費又大,是否該作、值得作,是該更審慎為之,否則,難免重蹈屏東機場、恆春機場這兩大經典蚊子機場之覆轍─特別是又同樣是在大選前的動工、剪綵,更是讓人「心頭發毛」。

屏東機場與恆春機場等「政治機場」殷鑑不遠

屏東機場與恆春機場是當年阿扁總統為因應連任,開出的選舉政治支票,而且交通部的評估都是有效益、好棒棒,未來民眾都可直接從台北「啾」一聲就到墾丁海灘。接下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屏東機場早早就不合效益關閉;恆春機場死撐活撑,這幾年已連續幾年創下「全年零旅客」的金氏世界紀錄,今年最後一條航線也撤銷,算是「死透」了。政治力可以決定在蓋機場、開航線,但不能強迫旅客非搭乘買單不可,旅客不買單,等無客人的航空公司終究也要撤銷航線。

航點北中南各主要機場的旅客數量,去年桃園中正機場旅客量為 4654萬人次、高雄小港機場697萬、松山機場623萬人,台中機場264萬人,這個數字大致符合「常識」─北部人口多又是主要工商產業聚集地區,台灣對外主要門戶中正機場又在北部,因此運量遠遠超過其它機場;台中機場一來發展時間較短,二來距離北部較近,其基本支撐的人口反而不如南部,只有小港機場的3分之1,當不意外。

因此,該看看、再評估的反而是長期規劃的必要性,而且著眼點包括個體需求與總體需求。以個體需求所言,台中機場未來需求量是否真能「翻兩翻」,增加到4倍的千萬人次,確實是有疑問,因為不能用過去的成長率、毫不考慮各種條件的變化就作推估。台中機場發展時間較晚,因此成長率可能因此較高,但不可能連續20年、每年成長兩位數,畢竟,台灣人口即將進入負成長。

台灣北中南4機場全部在擴充

再以台灣整體看,中正機場的第三航廈正在招標,擴建計劃持續推動中;高雄小港機場則號稱要「作為新南向機場」,而有「高雄國際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準備把國際航線服務旅客容量增加到千萬人次以上;此外,松山機場跑道整建工程與國際線航廈擴建工程都將在今年底完工,明年起可增加起降架次1成多。

也就是說,台灣幾個主要機場的容量全部都在擴建,雖然所得提升、經濟工商產業發展,都會增加對航班的需求,但人口減少則屬負面因素,台灣未來整體需求到底多高?在這個藍圖中,台中機場擺在那裡?未來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有必要擴建為千萬人次容量的機場嗎?如果高雄未來也是擴建為千萬人次的機場,只增加4成多,那現在只有高雄旅客量3分之1的台中機場,憑那點預測出可有高出高雄數倍的成長與需求、以千萬人次為規劃目標是恰當的?

數月內開出數千億交通支票,林佳龍引千名學者聯署抗議

從上任就「廣結善緣」、推動前瞻計劃、到處都要蓋軌道建設,林佳龍接手部長後,又讓這部提款機加足馬力的提款,這幾個月加碼的高鐵延伸屏東與宜蘭、高雄捷運延伸屏東、桃園鐵路地下化等,交通部儼然成為政黨的選舉提款機,但這些建設卻都是爭議大、效益低、成為錢坑機會大。

而林佳龍接的作法,情況更惡劣到交通部聘來擔任審查委員的學者專家辭職抗議以明志,林佳龍用一句「不能讓少數人意見否決國家建設凌駕政府」的提油救火,又讓近千名學者專家聯署抗議,林佳龍這番「表現」也算是一種創紀錄的執政成績吧。

選前大家一起「喊燒」也罷,但選後,希望交通部還是拿出一點近年消失的良知、回歸專業再去檢視這些計劃,不論是政府的財政、或是台灣的資源,真的禁不起不斷的折騰、揮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