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辛德勒的名單》與納粹猶太人大屠殺

2019-11-17 07:00

? 人氣

20191115-挽救至少1,200名猶太人性命的德國納粹黨員辛德勒。(作者提供)
挽救至少1200名猶太人性命的德國納粹黨員辛德勒。(圖/作者提供)
20191115-辛德勒位於耶路撒冷的墓園(作者提供)
辛德勒位於耶路撒冷的墓園。(圖/作者提供)
20191115-辛德勒位於耶路撒冷的的墓碑(作者提供)
辛德勒位於耶路撒冷的的墓碑。(圖/作者提供)
20191115-「最後解決」前後的猶太人人口比例。(作者提供,參見--張倩紅、張少華:《猶太人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p210。)
「最後解決」前後的猶太人人口比例。(圖/作者提供,參見——張倩紅、張少華:《猶太人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p210。)

*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附註:

(註一)自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395,也被稱作狄奧多西大帝,在位期間379~395)在西元380年定基督教爲國敎之後,歐洲人反猶運動日趨激烈,羅馬人不但屢次下令禁止猶太異敎徒之活動,還沒收其財產,連通婚及蓄奴(信奉基督敎者)都被取締。

狄奧多西一世當時公布的諭旨指出──基督教的信仰是值得全羅馬帝國人民、值得所有有思想的人、值得所有有智慧的人去接納的一個信仰。雖然諭旨沒有明確的說,要強制制定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但它作為皇帝的命令方式發布,自然帶動了整個帝國改宗信仰的氣氛與風向。

而基督教最初、最偉大的猶太裔傳教士──聖保羅(St Paul),他認為猶太教是一個過時的宗教,因此他非常努力地勸服追隨他的猶太人皈依基督教,聖保羅對他們說:「兄弟們,為了以色列,我對上帝的希望和祈禱是猶太人可以得到拯救。」然而,猶太人卻依然對「上帝的正義一無所知」。聖保羅借上帝之口說:「我整天都向一個不服從、不買帳的民族伸開我的雙手。」猶太人堅定地相絕承認耶穌是救世主,他們頑固地堅守他們錯誤的信仰。他們拒絕皈依基督教的頑固,以及人們越來越相信他們是殺害基督的罪人的信念,都激怒了基督徒,最後就成了週期性敵意的爆發。

參見──克勞斯․P․費舍爾(佘江濤譯):《強迫症的歷史:德國人的猶太恐懼症與大屠殺》(譯林出版社),p28~29。

(註二)被稱為新教改革之父的馬丁․路德,是個神經質的天才,歷史學家形容他,它具有本質上屬於中世紀的思想,他以徹底的、毫不含糊的、來自對絕對之物深且需求的對立觀點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旦讓他發現他認同的真理,他就會毫無顧忌的以尖酸科薄的言論去挖苦和鄙視去譴責這些所有不符合他觀點的言論和做法。他在1523年寫的《耶穌基督生來是猶太人》一本小冊子中呼籲要善待猶太人,當然他的目的是希望猶太人能放棄猶太教而皈依基督教。但在他在經過與天主教會的漫長改革爭鬥後,他卻將自己的怒氣發洩到猶太人身上,猶太人成了他口中的「陰險寄生蟲」。甚至主張要燒毀猶太人的教會和學校、房屋、沒收《塔木德經(即猶太法典/Talmud)》…最後更激進的要求要將猶太人當成瘋狗一樣而被逐出德國。

(註三)哥畢諾為系出法國波爾多之貴族世家,身受華格納知種族主義影響。哥畢諾原本並不反對各種族混血結合,他曾指出──阿利安人原來知覺遲鈍,缺乏想像力,後注入少量外族血尤以和閃族新血輪之融合,造成古希臘哲學與藝術輝煌成就。但過度且長期的混血反而會使民族性變質、創造力衰退,最後就是自我毁滅,如法國大革命卽民族墮落之結果。同樣的阿利安人與黃種人、黑種人通婚,一樣會產生退化(degeneration)現象,與其他白種人通婚亦然,因此混血必須適可而止。哥畢諾以1848年「二月革命」及1870年「普法戰爭」所帶來之動亂,詮釋爲混血過於持久所致,使歐洲文化步向厄運,此即十九世紀末期出現「世紀末」(Fin-de-siècle)心態之歷史背景。阿利安人爲占有種族優越之地位,必須保持血統之史背景純淨,否則極易腐化,因種族先天之秉賦卽不平等。特殊的是法國人並不接受哥畢諾的種族理論,嗤為現代迷信,但傳到德國後卻意外成為思想主流。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