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領導統御的用情之道─善用迷信掌握弱點

2019-11-17 05:50

? 人氣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用情馭眾

《孫子兵法·作戰篇》云:「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也是《作戰篇》中很精彩的觀念,就是能夠用情。一個高級將領,可以訓練到冷徹非情,不讓自己的情緒敗事,影響自己的決策行動,但是他絕對沒有辦法期待他所帶領的那些士兵也是如此。在古代,當兵的大多不識字,文盲一大堆,不可能期待廣大的士兵也像將領一樣不受情緒的感染。他們是完全受情緒的感染,所以不要白費力氣想讓他們擺脫情緒的感染,那麼就用情來主宰他們,用情來馭眾。

「殺敵者,怒也」就是用情,要激勵部下去殺敵,需要同仇敵愾,激怒部下,讓他們忘卻自身的安危,奮勇殺敵。同仇敵愾就是利用闡述敵人有多壞來激怒士兵,用「怒」情起到士兵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效用。作為將領,當然不能夠讓戰士上戰場時還心平氣和、如如不動,沒有殺氣,何來爭戰?一定要讓他的情緒高漲,對敵人非常的憤怒。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用「怒」,人一怒的時候就不會顧忌自己,勇氣倍增。

「取敵之利,貨也」,這是用利誘的因素。人都貪貨,只要跟部下講,要是克敵制勝之後,很多的戰利品就歸其所有或者可以抽成,一個利字當頭,大家都會奮不顧身了。「貨」代表錢財、利益,是收買人心的手段,這一利誘,達到取敵的目的。一個是怒,一個是貨,有怒氣,是合法的殺人;有戰利品,殺人越貨就是戰場上的行為。要是讓部下拼老命,結果沒有任何報酬,沒有任何激勵,他為什麼要這麼拼命?這就是用情,利用人情之常。

後面還有一個很厲害的概念,就是「勝敵而益強」。打仗一定有消耗,敵我雙方都有損傷,就算是贏了,都可能是慘勝。對方是慘敗,我方是慘勝,都消耗得差不多。可是孫武認為不要服輸,他就告訴我們一個新思維,打勝仗之後,雖然經濟上有大的損耗,但是實力越來越強。每打一次實力是增加的,不是耗弱、減少的。那是怎麼辦到的呢?這就要看《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中孫武如何算這一筆賬。那就是戰爭中的經濟因素,會算錢,算資源,算收支平衡,打仗花了不少錢,結果經濟實力還提升,是什麼道理?

下面就是講人情的重要,領導統馭不懂人情,怎麼統馭那麼多人?至於如何運用達成目的,那就是《始計篇》的事情了,「始計」即戰前的計畫,其開篇就說「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道、天、地、將、法」就是「經之以五」,要精密校算,比較我方、對方,作者就列了五事、七計,經過這樣的事前校算,客觀的敵我實力的比較,我們才能夠完全知彼知己,瞭解我方的真實戰備狀況,以及敵情,「而索其情」之「索」就是彎彎曲曲才可以求到,繞好多彎要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而這個情就包括五事、七計,裡面也有大量的人情、人性的深入探測。「索其情」之後就要能夠「用其情」。「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如何讓人民跟政府、君王建立共識,就要有辦法讓老百姓跟上面一個步調,上下一心,民眾不惜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而君王為了整個國家的目標達到,這就是「道、天、地、將、法」的道,完全沒有講形而上的道理,講得很務實。像二戰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打納粹、要打日本,沒有珍珠港事變,他就沒有合法的權力可以參戰,因為民眾不同意,師出無名,「道」的第一關就過不了。要讓「民與上同意」,就要懂得民情,讓其犧牲奮鬥,忘勞忘死。

善用迷信

李靖跟唐太宗討論兵法,提及所謂的陰陽五行之生生克克,《易經》也講相生相剋。李靖說:「文之以術數,相生相剋之意,廢之則使貪使愚之術,從何而施哉。」李靖可夠壞的,大智慧的人去役使那些笨人都是懂得這一套。他自己絕不迷信,而用術數相生相剋之意,去役使那些一般人,因為他也不能要求一般人的智慧提高到很高的程度,術數是一個包裝,是一個文飾,對於一般人有用,只要達到效果,不妨運用術數相生相剋之意,把它作為將領希望兵士或者希望敵人改變傾向的工具。

這就是唐太宗問李衛公的答案。以前有很多很神秘的陣式兵法,離唐朝已經很遠,看似很神秘,又有神效,他就問這些東西的實情是怎麼樣,我們可不可以運用。李靖就說沒有這回事,從究竟來講,人不可以真正迷信那些東西來決定勝敗。唐太宗認為假定是這樣的話,既然不要迷信,這些術數相生相剋之意的層次不高,為什麼還要用它,把它廢掉不好嗎?李靖就講出上述的話。

為什麼要廢呢?廢了怎麼驅使那些笨蛋?他明知是假的,但是他還是把那些保留下來,因為他要帶兵,士兵很單純,兵是笨的,而且還可以誤導敵人,敵人也是笨的,所以他善用迷信來達到效果。其實他自己一點都不迷信,如果廢除迷信,那就不能役使貪婪愚昧的人,人會迷信就是貪婪,人會迷信就是愚昧,這是一個有利的工具。明知其不究竟,但是還有存在的作用,運用它達成一些效果。這就是太上非情,但是他能用情,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不能超脫情的控制。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掌握致命的弱點

《孫子兵法·九變篇》這一篇最後說「故將有五危」,一個將領要注意其人格特質中致命的弱點,即五種危險要注意。這是提醒對一個將領的人情、人性要有所掌握,領軍作戰的人要注意自己性格的缺陷,行事風格要及時調整,不要僵硬死板,否則必敗無疑。不懂得隨機調整、靈活應變,一旦容易被敵人掌握動靜,那就是:「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這句話講得特別好,有一些將領不怕犧牲,豪氣干雲,做了犧牲的準備,領袖派他到哪裡,他就死在哪裡,類似像這樣的情形,對手就會成全你。

一旦出現任何一種有生、死選項的時候,都選擇犧牲,那敵方就可以製造陷阱情境讓你非死不可。知道你想死、必死,不做其他的選擇,那就讓你沒得選擇,這就是「必死可殺也」。想法如直線,不轉彎,這樣的執著就好鬥,畫地為牢,把自己限制住了。任何情況下都選擇馬革裹屍、效命疆場的人,就會給敵人造成讓你非死不可的情境。

「必生可虜也」,可以把你俘虜,讓你活下去。有一種將領貪生怕死,任何情況下能投降就投降,絕對不願意犧牲;不願意犧牲的,就製造可以投降的機會,讓你沒有鬥志撐下去,減少繼續消耗,這就是充分掌握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將領,一定想辦法要這種將領活下去,給這種指揮官造成必生的處境,結果就絕對能夠把他俘虜。知道對方不會選擇死,就施加壓力讓其不繼續抗爭下去。

還有,「忿速可侮」,一個人動不動就暴跳如雷,很快就會被人家激怒。對於這種好鬥的人,就可以激怒並侮辱他,讓其遭受很大的羞辱。這就是通過刺激,知道對方絕對有反應,那就故意製造刺激,最後達到侮辱的效果。可見,「忿速」也是為將者致命的性格弱點。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廉潔可辱」,標榜清廉,一介不取的,同樣可以侮辱。清廉的人,最在意別人認為他清廉不清廉。利用這一潔癖,不管是真的清廉,還是假的清廉,就可以製造一個事件來讓這個廉潔的人陷入貪污糾紛,對他造成極大的干擾。「廉潔可辱」,因為標榜廉潔就是其罩門,不管最後是不是平反,反正為了洗清嫌疑就很耗時間精力。可見,任何情況下都想標榜自己的廉潔,自己不粘鍋,而這恰恰就是弱點,經不起別人的折騰,是真是假都不重要,至少可以造成嚴重的干擾。

「愛民可煩」,有時候愛民,就是包袱。像《三國演義》中,劉備逃亡的時候,一大堆包袱,那些兵將還得去掩護一步一步走的老百姓,這怎麼能打仗呢?敵人就利用這一點製造難民問題。如果你愛民,我就給你很多難民,讓你不忍心放棄,如此部隊行動速度緩慢,作戰部署完全被打亂。製造那麼多的難民,給對方留下包袱,而對方因為人道,不能見死不救,要築難民營;所以一旦標榜愛民,敵人一想這好對付,就製造很多真老百姓、假老百姓,達到干擾其軍事行動、戰略決定的目的。

照講「必死」、「必生」、「忿速」這三點還情有可原,而後面的「廉潔」、「愛民」看起來都是美德,但是這種極端的標榜的美德,到最後會變成致命傷,所以一個人即使真的廉潔、愛民,也千萬不要講出來。真廉潔更不要標榜,越標榜,就越被其綁住手腳,一旦要介入這種人生戰場的鬥智鬥勇,所有的弱點千萬要掩藏,不要讓敵人完全摸透你的本性,否則「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如果廉潔對付貪婪之人或者看老百姓像草蟻,根本就沒有可能對其造成任何侮辱、煩惱。所以針對性格上的弱點,這也是人情的利用。可見,面對「將有五危」,領兵作戰者一定好好修習,要做到「難知如陰,動如雷震」,讓敵人無法預測,無法算計。

*作者為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本文原刊《劉君祖經典講堂》,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