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目睹台灣通識教育十年興衰─兼記一所通識領航大學的殞落

2019-11-12 05:50

? 人氣

臺北醫學大學。(取自臺北醫學大學網站)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一片榮景。(取自臺北醫學大學網站)

或許有讀者會問:南華與北醫雖均為私立大學,但各方條件差距甚大,一在北部,另一在南部;一為醫科大學,另一是綜合大學;一有附屬醫院,每年盈餘上億,另一則沒有任何附屬營利單位,每年虧損亦上億;一是學生素質為全國前端20%,另一則恰為相反,在全國後20%;……,應該不宜作等量齊觀的比較才對?這問題看似有道理,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這兩所大學皆為許多社會賢達及廣大民眾集資募款所建,且在目前眾私立大學董事會弊端叢生之際,這兩校的董事會仍是健全的運作。以南華大學為例,佛光山董事會每年仍以3至4億的經費挹注校務,在目前一片秃鷹財團虎視各私立大學校產的氛圍中,實屬極為難得之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麼,為什麼北醫能而南華不能呢?平心而論,南華大學並非沒有條件推行通識教育,甚至筆者更認為它具備了許多通識教育的重要特質與基礎條件。請看:南華自創校以來,便以書院學習模式為架構、經典閱讀教育為核心,正符合通識的博雅精神;然後在第二任中心主任鄒川雄老師的引領下,規劃了一系列的核心課程及招募了一群有志通識教育的教師(全盛時期多達14位專任教師),構築了一個完整的通識課程藍圖和決心貫徹此一藍圖的教師團隊,這也就難怪在民國96-99年的中綱計畫中能在數十所大學裡脫穎而出,成為通識核心課程的領航學校。但是,為什麼現在卻淪落至斯?(目前通識中心只剩5位老師、課程架構更為了配合各類計畫隨意變動而組織鬆散、通識學分表面膨脹為40學分但實際能由通識中心規劃的不及20學分、為達校級計畫的各種KPI指標而疲於奔命、大量的計畫執行項目與招生活動壓縮了教師的教學與研究質量、明年2020年更即將虛級化成為一個空殼單位)

或許有讀者會再質疑:好漢不提當年勇,南華的全盛時期既然已經過了,就不要一直緬懷在過去的成就,現在台灣的高等教育環境早就不復當年的情況了,畢竟這十年來的高教少子女浪潮,已經嚴重衝擊各大學的生存問題,通識教育也早就不是教育部的業務重點,既然各大學都在緊縮通識教育的資源,南華又如何能例外呢?這話的確也有道理,如果放在目前許多被其董事會壓榨、掏空的私立科大或大學的情況下,的確是如此。但是,南華大學卻不是這樣的,在佛光山星雲大師的號召下,南華是集百萬信眾的願力而建立起來的大學,在佛光山董事會的護持下,它的存在,既不為營利謀私,也毋需拼招生求生存,更不必浮誇造假求得KPI績效,它所實踐的就是星雲大師念茲在茲的「讓每一個想讀書的孩子都有書可以讀」的理念而已。在這樣的條件下,為什麼強調博雅學習和經典閱讀的通識教育會走到今天這般毫無立足之地的窘況?對此,筆者必須沈痛地指出:南華其實是被完全沒有通識理念的大學主政者活生生地扼殺的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