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同樣是Doctors頭銜,但這種Ph. D.升等論文讓M.D.們情何以堪?

2016-11-24 07:00

? 人氣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部預算案,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預算與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部預算案,遭論文涉及造假波及的台大校長楊泮池為預算與會,神情嚴肅。(陳明仁攝)

借用成大醫學院林啟禎醫師提及的「自夏商周三代以降,未有不好名者!」這意味著頭銜最尷尬的職業是醫師,尷尬的程度,可以讓醫生產生心理挫折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醫學院學生在第五至七年,要進入醫院當見習或實習醫生,醫院的老外病人會稱他們Doctors,英文的Doctors 是醫生,也是博士。念完七年,拿到的學位是醫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然後要拚至少三年的住院醫師資歷,再經歷總醫師、主治醫師,成為專科醫師的時間要十二年。但「專科」二字,卻可能被外行人誤會成「專科學歷」的醫生!

國中或高中同學已經拿到博士學位甚至升等副教授

專科醫師(Specialist doctors)意謂專業的權威,他們被賦予看診、下藥、手術的責任與權威,卻也常常必須將病人轉診到其他科別,尋求其他專科醫師的更專業的診斷,所謂術業有專攻。歷史上的第一個醫學學位的確是醫學博士(Doctor of Medicine),後來才因為配合整體學術行政體系的考量,改制為醫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

一位專科醫師必須經歷至少十二年時間的苦讀與執業,但醫師當年選擇從事非醫學學術行業的中學時代同學,卻已經拿到博士學位(具有助理教授資格),甚至升等副教授了!就學歷而言,一位專科醫師仍然只是一個學士,學歷比碩士低,更比博士低。所以,如果一位醫師在乎學歷頭銜,他們的內心一定五味雜陳!

因此,林啟禎Doctor(骨科主治醫師、骨科副教授)說:習慣派頭與別人羡慕的眼光,這種媚俗的想法無可否認地正在腐蝕社會上務實的基礎;因為,不踏實地做好每個最基本細微的步驟,只想享受好名銜的自滿及面子,正是「街道不平,垃圾滿地,交通紛擾,歌舞昇平卻危機四伏,價值失落卻崇尚物質」等,總總台灣社會現存危機的根源。

醫學博士與哲學博士

醫學博士(Medical Doctors)簡稱M.D.,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前者被泛稱為醫師,後者被泛稱為博士。美國知名影集「犯罪現場調查」(CSI)有一段如此的劇情,調查員凱薩琳去探訪一位擁有博士學位,但涉及犯罪的心理醫師,看到當事人辦公桌的Doctor頭銜時,她故意說,妳是什麼Doctors?是Medical Doctors?這個劇情是故意貶損這位Doctor,意味她在實質上只是一個醫生,還不符合醫學博士的條件。

博士(Ph.D.)的全名是哲學博士,隱含哲學的「愛智」意義。愛智者對真理的追求不c會自我畫限於特定領域,這是為何學術界所有科系的博士都被稱為「哲學博士」,這個頭銜賦予追求真理與知識的期待,更提醒自己不要從事投機與舞弊的行徑。這也是為何我說「國際權威科學期刊」就會引來「好智者」或「好事者」睜大眼睛看,從事揭發舞弊與追求真理的志業。「好智者」發揮人追求真理的愛智特質,「好事者」發揮人的社會熱誠特質。

是醫生也是醫學博士,又是醫學教授(擁有博士學位的醫生就可向教育部申請取得助理教授證書)的例子是林啟禎、柯文哲,更有現在被媒體與立法委員群起叮咬的台大校長楊泮池,或台大教授林明燦等。

就算沒有擁有博士學位,沒有執行教學工作的醫生,都必須在考核的壓力下,生產醫學論文。這不僅關係著醫院的聲譽,也是因為救人第一,救命優先的考量,國際學術環境營造的氛圍是所有醫生都要腦力激盪,在治療病人、討論病情、研讀新知的過程中,希望所有醫師都可以擠壓出新的知識,一個小小的線索,透過分享與持續發展,也許可以拯救千萬人的性命。所以,學術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是醫學,導致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s)最高的期刊幾乎全然屬於醫學領域

如果一位醫師對於頭銜的在乎程度,大於救人的信念,他當初選擇進入醫學以外的學術領域,後果會如何?討論這個假設性問題,沒有多大意義,但我們可以看真實案例。

教育當局對非醫學領域的縱容與操弄,讓醫師們情何以堪?

我舉的案例是一位畢業自北部國立大學管理學博士,在中部某國立大學財金系擔任助理教授,然後在今年成功升等副教授的升等代表著作。附圖是這篇著作的期刊名稱、論文標題、作者英文名字,還有摘要內容。我不提供他的中文名字,但好奇的讀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搜尋,以印證我提供案例的真實性。

一位某中部國立大學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升等副教授代表著作摘要 (作者提供)
一位某中部國立大學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升等副教授代表著作摘要 (作者提供)

請大家看看,摘要的英文有哪句是國中英文程度沒有能力糾正的?從第一句的「…they has been studied to…」複數主詞配上單數動詞,第二句「From the …Since… The…」沒有句首、句尾、動詞。第三句「we extended… and investigates…」用過去式,又用單數現代式動詞…這篇荒腔走板作品的作者,因這篇文章剛拿到中華民國教育部頒發的「副教授證書」。這個事實讓其他誠實的學術工作者情何以堪,更讓同時要救人,要寫論文,現在又擔心自己論文圖片正在被徹底扒糞,擔心共同作者造假的全台灣所有醫師們,情何以堪?

在抄襲偵測與圖形偵測下的另一舞弊大門:胡謅打敗電腦邏輯

學術論文的數目千千萬萬,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自動篩選出具有高度舞弊嫌疑的作品,然後進行人工比對確認。程式的邏輯是靠人腦推理與設定,想要舞弊卻對偵測程式免疫的方法,就是寫出不合邏輯的胡謅作品,這是為何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發展的「胡謅論文產生器軟體」(SCIGen),得以胡謅數百篇論文被SCI期刊或研討會接受。MIT學生還到研討會去上台胡謅這些胡謅論文,在博得滿堂掌聲後下台,將全程影片發布,揭發學術界的造假文化。

發表醫學論文的壓力,的確讓一些醫生在知情或不知情,或大或小的違反學術倫理。但醫生的主要工作—救人—沒辦法造假。相反的,一位選擇從事非醫學學術工作的人,可以靠著造假與胡謅,一路升等到副教授。這讓醫生們情何以堪?

學術界沒有反對黨,只要可供操弄的匿名審查程序

前面提供的案例,拿去檢舉有用嗎?沒有用,甚至被修理。教育部或學術機關(尤其是經過類似程序的大老級教授)提出的理由是:已經經過期刊審查、系教評會審查、院教評會審查、校教名會審查、匿名外審、教育部審查。你提出所謂「沒有一句摘要英文符合國中程度」,那是因為「你瞎」,不懂得在升等程序與文化!

成大林啟禎醫師說:學校剛畢業的毛頭小子,不願意到頭銜只有「業務員」的公司從螺絲釘做起,寧可向父母無息也不必償還地借錢開個小公司,並在名片上印上「總經理」的頭銜。現在,在學術界講究「有用」,證明產學合作績效的政策下,也是如此。花幾萬元,成立一家公司,在名片印上「總裁」與「執行長」,再生產幾篇胡謅的論文,就可以當上副教授,那怕你當初的學歷是「專科」畢業,最後獲致的社會頭銜讓「專科醫生」們垂涎仰望。

最後,提供一篇愛因斯坦、我、賈伯斯撰寫的學術論文。如果我將這篇文章拿去投稿各種科學國際研討會,也會被接受的,因為內容有模有樣,可以唬人。

作者利用SCIGen產生一篇三人合著作品,作者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作者(Jen-Chang Liu)、賈伯斯(Steve Jobs)。(作者提供)
作者利用SCIGen產生一篇三人合著作品,作者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作者(Jen-Chang Liu)、賈伯斯(Steve Jobs)。(作者提供)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