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臺灣必須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川普效應下的巴黎協定

2016-11-21 07:10

? 人氣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AP)
主要就是針對當前石化燃料補貼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逐步減少對石化燃料的補貼和使用為主題進行討論。(資料照,AP)

確定全球資金體系和金流方向是否與氣候行動的方向一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改革新包括石化燃料在內的補貼、以及對石化燃料其他財金政策工具在內的制度。

整合具連貫性的財金政策和決策,以強化INDC和擴大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

保證氣候資金不會被用於支援石化燃料產品之生產與使用,取而代之的,應將資金直接用於強化低碳和氣候韌性之發展。

應將對石化燃料的補貼和階段性淘汰石化燃料的追蹤報告,一併含括於國家通訊之中,並提供明確和可理解的相關資訊予公眾。

將全球盤點作為審視並擴張減緩目標的機會,且此一盤點應包括逐步淘汰石化燃料補貼的資訊在內。

發展長期低碳發展政策,以之作為如何確認所有政府所提供之誘因確助有助於巴黎協定目標的指導,且該政策亦應納入對石化燃料補貼的終止期日。

據悉,全球再生能源的占比已在今年首次超過50%,然則川普的能源政策恰與全球的減碳企圖背道而馳,甚至打算擴大聯邦土地之出租供傳統化石燃料產業的在地探採、開發與產業化,加上他要停止幾乎所有與零排放電廠、低碳交通等相關之計劃,甚至要求環保署僅聚焦於清浄空氣之任務;則對照上開在公約大會中,各締約方正勉力推動的去化石燃料作為,川普的政策,一旦落實,將嚴重威脅巴黎協定的未來。

未來幾年歐洲在再生能源及人口老化所衍生的狀況,將有機會帶來商機。(NHD-INFO@flickr/CC BY 2.0)
全球再生能源的占比已在今年首次超過50%,然則川普的能源政策恰與全球的減碳企圖背道而馳,甚至打算擴大聯邦土地之出租供傳統化石燃料產業的在地探採、開發與產業化。(資料照,NHD-INFO@flickr/CC BY 2.0)

從2C到1C,氣候公約頓失領袖?

簡單的說,若開啓氣候協議新局的是美國與中國,也是所謂的2C,那麼中國一直主張而且已被協定接受的,是給發展中或經濟轉型國家「共同但容有差異,並考量各國特殊國情」的彈性;而今,美國竟也可能罔顧其已開發國家之身份及承諾,走向所謂美國優先的本位主義。有人說,未來將由中國接下其領導地位,然則,一方面確實中國被各界賦予高度期待,但其本身之發展條件限制,仍難以像美國一樣在技術、資金及能力上發揮其影響力。以在2016年11月11日在公約會場由國際排放交易協會籌辦的週邊會議(其會議主題為: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China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arket) 為例, 世界銀行副總裁便表示,許多國家執行NDC要付出很大成本,加上技術的更新更加消耗內部資源,也因此更需要市場機制來募集資金,故此,中國大陸刻正推動的市場機制有帶領的重要性。然相對者,中國大陸方面卻表示;雖中國大陸規劃在2017年啟動全國市場,但仍面臨兩大挑戰:一、缺乏經驗;二、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與其他已經有市場機制的國家有所差異。 準此,寄望原本2C必須承擔的帶頭角色於中國自行擔綱,似乎並不實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