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缺地又缺工,為何日本農業依舊欣欣向榮?科技力如何讓大和農田華麗轉型

2019-11-01 12:07

? 人氣

日本希望,在勞動力縮水的大環境下,這也能成為給農業這個經濟重要經濟領域注射的一劑強心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將近10年當中,日本農業產出領域的從業人員從220萬下降到170萬。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是67歲。

日本農民
日本農民平均年齡67歲

日本地理條件也是發展農業的一大障礙,日本目前的糧食產出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40%。

日本國內85%是山地丘陵,剩餘可耕地絶大部分用來種稻米。稻米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最主要的主食,日本政府向1公頃以下小型水稻農場提供補貼。

不過,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也在變,每年人均稻米消耗量已經從1962年的118公斤減少到2006年的60公斤。日本開始鼓勵農業多樣化。

沒有足夠的人手,農夫只能轉而求助於機器和生物技術。

越來越多的噴灑任務由無人機來完成。無人機效率更高,半小時就能完成人一天的工作量。

日本稻田的無人機
無人機效率遠遠高於人

高科技還讓無土栽培成為現實。通過大棚種植、水培法等手段,日本已經增加了水果和蔬菜的產出。

位於千葉縣的「未來集團」是「落地式」種植法的領頭羊。他們目前每天可以採摘大約1萬棵生菜。

 

日本無土栽培的蔬菜
日本「作物工廠」總數10年翻三番

新法種植的產量比傳統做法提高了100倍。「農民」可以通過感應裝置檢測、控制人工光源、水分、養分、二氧化碳含量和溫度。

人造光縮短作物生長週期;人工調控杜絶作物染病、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

雖然能耗成本更高,但是過去10年間,日本這種「果蔬工廠」的總數還是翻了三番,目前達到200間。

從世界範圍來看,目前水培法的市場規模僅為15億美元,但是,諮詢公司「聯合市場研究」預測,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四倍以上,達到64億美元。

迪拜西紅柿種植大棚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家西紅柿工廠使用的日本技術

技術轉讓

日本還承諾幫助非洲國家,到2030年,將非洲國家稻米年產量翻一番,達到5000萬噸。

一些援助項目已經上馬。比如在塞內加爾,日本投資培訓農業技術人員,轉讓灌溉技術。

結果,每公頃稻米產量從4噸提高到7噸,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大約20%。

日本的計劃是,鼓勵私企投資,在非洲大陸推動可持續農用機械貿易的發展。

日本超市中的美國牛肉
日本食品60%依賴進口

與此同時,日本還和越南、緬甸、巴西等國展開合作項目。

但是,日本農業革命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要改善國內的食品安全保障。

日本當局希望,到2050年,國人食品需求中至少55%要由日本製造。

當然了,缺人、缺地,做到這一點,還是需要科學技術來幫忙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