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芬觀點:預知大學死亡記事

2019-11-01 05:50

? 人氣

高教工會抗議「私校轉退條例保留轉型改辦漏洞,校產歸公淪為打假球」。(資料照,蘇仲泓攝)

高教工會抗議「私校轉退條例保留轉型改辦漏洞,校產歸公淪為打假球」。(資料照,蘇仲泓攝)

因應60年代開始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人力資源需求成長,政府積極鼓勵私校興學,在1965~1974年之間,專科學校數量暴增了44所,為高等教育埋下了過度擴張的種子。87年解嚴之後,廣設大學建立了三十年的大學榮景,在失控的技專升格、荒腔走板的大學圈地擴張之後,大學數量從原來的16所增加到161。107年,大學生人數124.5萬,預估118年降到最低點,僅有88.3萬人,減幅高達3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學終於逐漸走向末日。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大專校院學生及畢業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3-123)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大專校院學生及畢業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3-123)

1989年,國際商業專科學校是第一所退場的學校,位於高雄苓雅區,面積9.8公頃,同一地址卻同時登記國際商業專科學校與國際商工高級職業學校兩所學校,校地面積校舍皆不堪負荷超收的學生,該校董事長陳韜以財務虧損為由,宣布不加薪、教師基本授課時數增加2小時、超支鐘點費由11個月減為9個月、減少導師費、各處室職員遇缺不補等事項,該校師生組成自治會,罷教與罷課,最終由教育部出面接收、整頓校務,核准停辦之後,併入高雄科技大學。2000年景文科大爆發董事掏空校產之嚴重弊案,教育部介入並強制解散董事會,2007年升格為景文科技大學。

不同於1990年代末高教的黃金時代,教育部接管的仍是可以下蛋的金雞母。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爆發董事會淘空校產弊端、積欠教職員薪資,創辦人余玲雅被依背信罪送法辦[1],目前改辦一貫道崇華國民小學。永達技術學院積欠員工薪資八個月,2014年停辦,4年花掉3億5397萬元。後續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皆發生董事會淘空校產、積欠教職員薪資情事。而興國以及花蓮觀光學院則被中信金集團收購,逼走師生,轉型為企業職訓學校。今年南榮科大又爆發校務經費不足、積欠薪資而被教育部勒令停招,目前仍在待價而沽。

2014年之後私校違法的情事如同地雷般引爆,在倒下之前,校園精華已被董事會吃空殆盡,血水放流而乾是學生,吐出來的則是無法消化的教師硬骨。

退場大學概況表。
退場大學概況表。

原來私校法以及財團法人法原已明訂私校退場之後校產清算之後,讓土地回歸地方政府所有,目的是在維護公共利益,實踐土地正義。學生人數減少之際,正是政府回收舊特權階級興學的絕佳時機。不過,行政院草擬的「私校轉型退場條例」旨在協助私校轉型,雖然以基金提供私校輔導,增設接受輔導學校強制信託來管理校產,以防董事會淘空。不過,教育部對於私校的監理力量不足,公益董事與監察人的相關人事安排仍由教育部指派,排除了利害相關的教師、學生/家長團體參與,在退場過程中受到傷害最大的教師與學生反而缺乏發言權。

2010年之後私校退場呈現教育公共財被私有化移轉的景像。教育部只要收回不良私校的學位授予權,即可以杜絕不良私校對於學生受校權的危害,回收的校地校產活化利用之後,教地教用,可以挹注不足的教育資源。不此之圖,教育部跨界去輔導私校轉型本身就不具合法性,沒有必要或權力規定學校必須接受輔導轉型為社福或文化事業,否則就要強制退場,這些畫蛇添足的措施只是延續不適任的私校董事會對於校地以及校產的控制權力,阻礙了教地歸公的公共化目標。

教育部甚至還成立轉型辦公室,媒合企業建立社福或文化事業,從已退場的永達、興國、亞太、花蓮觀光學院看來,放任董事會踐踏教師尊嚴以及學生權益,最後結果是引入財團禿鷹獵地。如果讓不良的教育董事會轉進文化、社福事業,讓原本只是教育過剩問題,擴大成社福、文化事業的市場不公平競爭問題。

另一方面,教育部迴避了對於教師勞動權與學生受教權保障的監督責任,教師法修法改變了過去教師長聘制保障,未來不僅違反性平或者是刑法的教師會面臨不續聘或解聘,教學不力或違法聘約情節重大者皆可能工作不保,可惜大多數教師仍未意識到教師地位已經改變,或者缺乏捍衛教師專業的決心與勇氣。 

2016年的人口縮減為高教敲起了喪鐘,人人都在問誰是下一所倒下的學校?這回面對的是隨人口轉型而來的教育全面崩解,在私校醜態盡出之後,高等教育桂冠掃地,如果大學死期將近,教育部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教育資源回歸教育使用?如何讓教師人盡其才?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1]前立委余玲雅入獄又被發現挪校產 13年移走600萬判9月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