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的結盟策略已不合時宜-《中國為什麼有前途》選摘(2)

2016-11-22 05:20

? 人氣

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八年,工會就一直鬧個不停。如果當時你是倫敦的居民,你對工會的觀感就不可能好,因為他們一鬧,國家就得停電,一個星期最多用三天電,晚上十點之後就不能看電視了。汽車一定會限速在五十英里以下,因為沒有油。(資料照,曾原信攝)

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八年,工會就一直鬧個不停。如果當時你是倫敦的居民,你對工會的觀感就不可能好,因為他們一鬧,國家就得停電,一個星期最多用三天電,晚上十點之後就不能看電視了。汽車一定會限速在五十英里以下,因為沒有油。(資料照,曾原信攝)

在英國,工會走向它的反面是更早的事情。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八年,工會就一直鬧個不停。如果當時你是倫敦的居民,你對工會的觀感就不可能好,因為他們一鬧,國家就得停電,一個星期最多用三天電,晚上十點之後就不能看電視了。汽車一定會限速在五十英里以下,因為沒有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狠的一次是在一九七八年的冬天,鬧到什麼程度?首先倫敦的垃圾工人罷工,導致倫敦垃圾圍城,臭氣熏天。緊接著,全國的醫療人員罷工,導致癌症病人、重危病人在醫院裡沒人接待。然後,殯葬工人罷工,英國政府沒辦法,只能在倫敦的郊區租了一個大廠房,死掉的人都安排在那裡停屍。那裡面最多的時候停了一百五十具屍首,而且每天還會增加二十五具左右。當時的英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去說服英國人搞海葬了。就是把屍體直接扔進海裡,不要墓地了。可見,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

但是工會覺得自己很棒,因為我們予取予求,無論我們要什麼,唐寧街十號都得答應,連續搞垮了兩屆英國政府。

  一九七九年工會的命就沒這麼好了,因為這一年當政的是鐵娘子柴契爾。柴契爾上臺之後,強硬得不得了,從此工會領袖再到唐寧街十號喝個啤酒、吃個比薩,好言好語被接待這種事,就沒有了。

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White House Photo Office@Wikipedia, Public Domain)
一九七九年工會的命就沒這麼好了,因為這一年當政的是鐵娘子柴契爾。柴契爾上臺之後,強硬得不得了,從此工會領袖再到唐寧街十號喝個啤酒、吃個比薩,好言好語被接待這種事,就沒有了。(資料照,White House Photo Office@Wikipedia, Public Domain)

  柴契爾夫人威望很高,因為跟阿根廷打仗打贏了,攜著這樣的威風回來跟工會對抗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礎。當時主要是煤礦工人跟柴契爾政府對著幹,因為這時候煤礦已經不掙錢了,不掙錢的煤礦就要關掉,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但是工會領袖不幹,工會領袖說,虧的是資本家,虧的是政府,我們必須要有工作。

  最後,工人這邊組織糾察隊,政府那邊出動員警,雙方在街頭起了衝突,流了血,但沒有死人。柴契爾夫人在整個過程當中,表現得特別強硬,以至於二○一三年柴契爾夫人死後,在很多工人聚集區還有人打出標語,罵得特別不好聽,說這個「婊子」終於死了。

有趣的是,柴契爾夫人在處理這個事件的過程中的推導邏輯。她說,英國的煤礦工人明知道繼續開採這個煤礦毫無價值,已經不掙錢了,但是還打出愛國這張牌,要求英國的鋼鐵公司繼續用他們的煤炭。那麼,英國的鋼鐵公司也可以打愛國這張牌,要求英國的汽車製造公司繼續用又貴又不好的鋼鐵。英國的汽車製造公司也可以要求英國的消費者,去買又貴又不好的汽車,最終的結果一定就是這個國家墮落為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要知道,英國一直是全球自由貿易的旗手,怎麼能夠墮落到那個地步呢?

抱團取暖,只好一起沉沒

說到底,工會的結盟策略早就出問題了,已經不合時宜。

在過去的工業化時代裡面,產業結構也好、社會結構也好,都是比較固化的。即使是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時段裡面,變化也很小。所以一個資本家通常只能在一個固定的產業鏈的一段展開自己的企業,他能雇傭的工人也就是那群人,大家互相挑選的餘地比較小。就好比大家打的是陣地戰,是零和博弈,你那兒多一點兒,我這兒就少一點兒。在這種情況下,結盟策略就是有效的。資本家握有資本,天然有聯盟的力量。而工人是一盤散沙的時候,資本家就會欺負工人,就會做出延長工時、苛扣工資、雇傭童工等惡行。而自打十九世紀有了工人運動之後,工人才變成了一個結盟者,反過來客大欺店,把資本家逼到了牆角裡。

我們要知道,這些都是固定格局裡面發生的事情。今天是什麼樣的時代?是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湧的時代,是互聯網帶來了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的時代。這個時候,如果還繼續採取這樣的結盟策略,就像柴契爾講的,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大家一起死,因為政府只能閉關鎖國,造成整個國家經濟的萎縮。

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Chris Collins@Wikipedia / CC BY-SA 3.0)
是互聯網帶來了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的時代。這個時候,如果還繼續採取這樣的結盟策略,就像柴契爾講的,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大家一起死。(資料照,Chris Collins@Wikipedia / CC BY-SA 3.0)

  事實上英國就是這樣,二十世紀七○年代工會最得勢的時候,就是英國經濟最差的時候,在歐洲主要大國中,英國當時的經濟增長率最低。而柴契爾夫人雖然表面上殘酷無情,但是從她那個時代起,英國的經濟才有了恢復。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態度?人類自古以來都是靠抱團取暖,靠形成聯盟構建力量的。但是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會發現這種力量蒼白得一塌糊塗。就像美國的工人階級,它要抱團取暖,結果就一定是排斥美國整個產業結構的迅速變動和快速創新,排斥中國工人階級和美國工人階級的正常競爭。

互聯網創新思維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態度?(資料照,互聯網創新思維)

可是它怎麼可能做到呢?只要產業結構在變動,只要人類的技術和創新飛速地在發展,美國人如果用這種方法來拖慢自己的發展速度,那麼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印尼人,甚至非洲的哥們兒就會頂上,代替美國人原來的產業位置,最後就是美國工會抱著美國這艘船一起沉掉。

在豔陽與熱浪下打拚的美國工人。(美聯社)
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度人、印尼人,甚至非洲的哥們兒就會頂上,代替美國人原來的產業位置,最後就是美國工會抱著美國這艘船一起沉掉。(資料照,美聯社)

好了,我也不隔著太平洋替美國工人階級瞎操心了,還是回到當下。在這個有著巨大不確定性的時代,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每一個中國人應該怎樣立身處世呢?

我經常講兩套話。第一套話就是,美國總統甘迺迪經常說:「你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你要問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現在我要把這套話反過來說,我們不要問我們能為集體做些什麼,我們都要問問自己,當集體、組織、連接起來的人,作為一種資源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能通過它成就什麼。因為結盟策略已經失效,只有個人的成長和價值確認才是你人生真正的靠山。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一日,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蔣經國於越戰期間拜會美國總統甘迺迪。(時報出版提供)
美國總統甘迺迪經常說:「你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你要問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資料照,時報出版提供)

  第二套話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社群,不是那些失敗者抱團取暖的地方,而是讓牛×的人變得更加牛×的地方。

中國為什麼有前途.png(由天下文化提供)
中國為什麼有前途.png(由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中國為什麼有前途》一書,作者為自媒體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網路知識型服務嘗試者,資深媒體人與傳播專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