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F-16與高等教育

2019-11-25 05:50

? 人氣

當權者須捫心自問,真的關心臺灣下一代的教育嗎?且不論國家經費來源全是民脂民膏,請問是否可以少買幾臺戰機、少蓋幾公里軌道,多多將經費用在未來主人翁的身上,這才是面對未來的長遠之計。(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權者須捫心自問,真的關心臺灣下一代的教育嗎?且不論國家經費來源全是民脂民膏,請問是否可以少買幾臺戰機、少蓋幾公里軌道,多多將經費用在未來主人翁的身上,這才是面對未來的長遠之計。(資料照,顏麟宇攝)

臺灣即將花費2,500億臺幣購買66架全新的F-16V戰鬥機。事實上142架現役F-16A/B目前也正在升級,將花費1,402億臺幣。同時間臺灣也將斥資405億臺幣購買108輛被譽為「地表最強戰車」,卻很可能會壓壞臺灣馬路橋梁的M1A2T。而2018年光鮮成軍的30架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開銷近600億臺幣,隔年還要花9億多臺幣,將零件運回美國原廠維修,等於可以再買一架全新直升機。在無人機當道的未來戰場上,姑且不論這些武器的實用性如何,用高價換來的鋼甲鐵鳥,並不能代表國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千百年前,國力可以戰車、戰馬的數量來論強弱,在大航海時代可能是用戰船多寡來展示國力,而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國力的強弱卻與高等教育之厚實息息相關。當1988年亞洲首架自主研發第三代戰機IDF,一飛沖天的剎那,其實國家已經投入龐大資源在人才的培育,尤其軍中派出大量人員赴海內外深造,不單是工程學科還包含了各個領域。當時培養出來的博士不知有多少,至今仍有許多在高教界服務,照拂莘莘學子。

鐵道局提出的高鐵屏東站每日運量數據,未能反映真實的效益評估。(林瑞慶攝)
現今政治只關心選舉支票,輕忽了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且浩繁的工程。剛拍板554億臺幣要延伸高鐵,請問我們的高鐵技術人才在哪裡呢?(資料照,林瑞慶攝)

然而現今政治只關心選舉支票,輕忽了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且浩繁的工程。剛拍板554億臺幣要延伸高鐵,請問我們的高鐵技術人才在哪裡呢?營運超過10年的高鐵,除了售票系統外,關鍵技術沒有任何臺灣的身影。而那套仿自飛機售票的票務系統,在高鐵開始營運時之亂象,大家可能也都忘記了。直觀從教育經費來比較,據報導海峽對岸2018年全國高校生均教育經費增幅爲8.42%,尤其對頂尖大學的投入令人感觸良多。例如,臺大學生人數約3萬2千人,北大學生人數也只多個三至五千人,但是2019年臺大預算不到北大的六分之一,而且臺灣七所明星國立大學預算加總,還不及預算排名第七的武漢大學,連北大的附屬高中預算都超過億元人民幣。

再看看國際上高等教育投資;國際經合組織(OECD)是由36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多數會員國是世界銀行認定的「高收入經濟體」,其宗旨為幫助會員國持續經濟增長。由於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OECD非常關注各國的教育發展,例如其推行的PISA評量,進行跨國學生基礎能力評估,幾乎成為國際教育間的風向球。據報導,OECD近期研究顯示,臺灣目前高等教育經費,在各會員國間吊車尾,每生平均教育經費占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之比例僅有26.33%,遠低於OECD會員國平均的39.56%。

經費的多寡是一回事,經費是否有效的運用更是關鍵。坦白說,臺灣並不是沒有投資在高等教育,例如2005年有俗稱「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打造一流大學的口號震天價響。但是五年後,億元經費的成效有如石沉大海,臺大的國際排名從115名直落198名,其中新加坡、香港大學在國際化(International Outlook)評比都超過95分,臺大5年平均只有27.7分,而且畢業生的就業力,還跌出國際排行榜百名外。曾有學者認為國際評比不適合臺灣高教,可是既然要參加奧運,卻抱怨規則不適合國人體格,那何必去參加呢?

20190808-監察院外觀。(取自Venation@wikipedia/CC BY-SA 3.0)
監察院在2016年報告指出:教育部計畫「未有效參採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不利有限資源之有效配置」。(取自Venation@wikipedia/CC BY-SA 3.0)

其實早在2005年,李家同教授就對「五年五百億」提出如何驗收的質疑?監察院在2016年報告也指出:教育部計畫「未有效參採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不利有限資源之有效配置」。對了!期間還有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據聞變成了「科幻小說寫作大賽」,然後大夥雨露均霑,成效也不知如何卓越。同時期教育當局也在如火如荼的推動「高等教育評鑑」,堅持要求各大學以成果(Outcome-Based)作為證據。是否能以相同的原則,請公正單位來評鑑教育部在推行一連串的政策之後,到底成效如何呢?學生的素養有進步嗎?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廿一世紀教育非常強調學生要具備反思的素養。教育當局在燒掉大筆經費之後,沒有經過深刻的反思與檢討,僅含糊地表示之前的成效確實含糊,然後立即又開始另外一個800億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其實,之前1994年開始敲鑼打鼓的教改,到剛剛新鮮出爐的108《課綱》,整個過程似乎也不遑多讓。不禁令人懷疑,教育政策領導者是否真具有反思的能力。教育先驅福祿貝爾的叮嚀:「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如果領導者本身不能成為榜樣,那怎麼能夠冀望學生也能如此呢?同時間也要呼籲,教育當局有責任向全民說清楚,「高教深耕」和「108《課綱》」將要如何驗收?

新約聖經言及:人的財寶在哪裡,人的心就在哪裡。109年國防預算將創歷年新高,占GDP比例達2.3%。「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一下子動用8,825億元預算,其中用在教育建設僅占2.67%,且多是用在硬體更新,而軌道建設佔48%將近一半。以當年研製IDF人才流浪異國為借鏡,如今優秀的高教師資出走,頂尖高中畢業生出國人數五年成長了72%。當權者須捫心自問,真的關心臺灣下一代的教育嗎?且不論國家經費來源全是民脂民膏,請問是否可以少買幾臺戰機、少蓋幾公里軌道,多多將經費用在未來主人翁的身上,這才是面對未來的長遠之計。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