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未成年,我的幸褔無需護家盟來守護

2016-11-13 06:00

? 人氣

二、下一代的幸福,無需護家派來關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諸多反對婚姻平權的社會倡議者,經常將「守護下一代幸福」、「孩子需要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來做為盾牌,護航個人的意識形態,但身為一個青少年、高中生,我們能理解在教育現場,對於性少數的霸凌仍然存在,多數高中並沒有提供跨性別者友善的如廁、住宿空間,「娘娘腔」、「男人婆」等性別偏見的詞語仍然廣泛使用,多少性別氣質與同性較為不同者,需要忍受每天被「驗身」的恐懼和無奈?

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家立業,甚至擁有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身亡後,能有個人和自己的孩子共度一生。看見孩子幸福,理當是每個父母最終的期望,但如果LGBT的孩子,出生在保守、傳統觀念較深的家庭,從小被灌輸「同性戀是不對的」,而於成年後,逼迫自己與不相愛的另個人結成家庭,終生隱藏性向、永遠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這是護家派家長所期望看見的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7日與同志父母於立法院前爭取「人人都享有平等成家」的權力(取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臉書粉絲團)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7日與同志父母於立法院前爭取「人人都享有平等成家」的權力。(取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臉書粉絲團)

三、LGBT的孩子,需要看見社會更多溫暖

即使性別平等教育法已通過11年,根據友善台灣聯盟於2012年以青少年同志為調查對象所回收的2785份問卷中,58%的受訪者表示曾經遭受他人肢體或言語上的傷害,29%的受訪者因為同志身份而有了輕生念頭,其中又有18%自殺未遂,這樣高比例的數字顯示同志在青少年時期缺乏自我認同感,感受到惡意環境但自己卻無力對抗,足見教育平等教育法的落實有待加強,以保障所有學生之受教權和免於恐懼權利,打造友善的校園文化。

葉永誌、林青慧、石濟雅及無數「因恐同而死」的孩子,他們從來不是個案,現今的台灣校園,仍有許多「未爆彈」,這些反對婚姻平權的家長從來不明白,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LGBT的孩子心中,刻下一道又一道的傷痕,世界需要多一點的溫暖和愛,請張開雙手,擁抱多元族群吧!

*作者為花蓮縣政府兒少諮詢代表、高中學生會會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