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教育部萬能?萬萬不能!

2019-11-11 05:50

? 人氣

若教育部無法分清小事、雜事與大事,或者無法去蕪存菁地謹守「制度規劃設計」與「協助教育發展」兩項核心任務,則不但無法證明「教育(部)萬能」,甚至將反而「萬萬不能」達成教育應以學生為依歸的百年大計。(盧逸峰攝)

若教育部無法分清小事、雜事與大事,或者無法去蕪存菁地謹守「制度規劃設計」與「協助教育發展」兩項核心任務,則不但無法證明「教育(部)萬能」,甚至將反而「萬萬不能」達成教育應以學生為依歸的百年大計。(盧逸峰攝)

「沒有什麼人、事、物是萬能的!」這應該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然而,每當大眾感覺社會風氣敗壞、出現重大治安問題,甚或官員貪污、黑心食品等個別事件被揭發,臺灣社會總是會將這一切歸咎於「教育失敗」。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教育總該負責」的慣性邏輯,致使人們認為教育應該萬能;又或許,也是為了因應這種期待,我們的教育行政當局總喜歡「管很寬」,好證明自己真的是萬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能者多勞」及「以天下為己任」的虛幻心態驅使下,其最直接的外在症狀,就是喜歡去做一些小事,也會創造許多短期或簡單的業務,以藉此輕易獲得「績效」與成就;惟如此而後,相關人員終日疲於奔命事小,教育行政當局及學校教育現場勢將無暇顧及、甚至會逐漸忘了自己的核心任務,這恐怕才是嚴重摧毀「教育應圖百年大計」的深層病灶。

進一步而言,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現場所應專心致志的核心任務,究竟為何?就此,我們不妨回歸《教育基本法》進行觀察。《教育基本法》明定「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並課予「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換言之,協助人民實現教育目的,乃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現場共同的核心任務。

20190617-教育部外觀。(盧逸峰攝)
協助人民實現教育目的,乃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現場共同的核心任務。(資料照,盧逸峰攝)

又兩者相較,學校因直接面對學生(受教育之人民),故自應以學生為唯一的關注對象;至於教育行政機關,則是應透過各項資源之提供,並藉由積極支持學校辦學的方式,以間接達到協助學生之同一目的。因此,《教育基本法》針對身為最高教育行政當局的教育部,其所列舉的各項教育權限,大致均屬「制度規劃設計」與「協助教育發展」兩大事項;然就吾人記憶所及,教育部卻常在做與此兩大事項無甚相干的小事。

即舉一例而言,有關中小學學生「服裝儀容」這檔子事,本屬應讓與學生直接接觸的學校逕行處理;僅當學校的規定或處置已然違法或顯有不當,教育行政機關方有例外介入之餘地。且即便如此,出面的也應該是該管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中小學多為縣市所管轄),教育部實在沒必要插手這種非關「制度規劃設計」的「小事」。

惟依報端所載,2005年7月,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卻就此宣示:「教育部將以行政命令發函各級學校,要求從今年九月起,不得以校規規範學生髮式。」教育部官員並補充說:「教育部將從嚴檢視各校是否解除髮禁,除將派員檢視各校校規外,也將請各校彙報校規與髮式規範給各縣市政府,教育部再到各教育局直接督導髮禁問題,教育部這次絕不只是做做樣子。」

及至2016年5月,教育部又透過《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規定「學校不得將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另於2019年7月,教育部官員更進一步表示,將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之意見,刪除前述「注意事項」中有關學生服裝儀容的規定,並另訂高中、國中、國小三個階段的學生服裝儀容原則。

教育部宣布服儀解禁,但也有人擔心會造成學生被「標籤化」(取自網路)
有關中小學學生「服裝儀容」這檔子事,本屬應讓與學生直接接觸的學校逕行處理;僅當學校的規定或處置已然違法或顯有不當,教育行政機關方有例外介入之餘地。(示意圖,取自網路)

姑且不論服裝儀容到底該不該管,而僅就此一事例觀察可知,教育部對於這種原本屬於學校或頂多是縣市教育局處的業務,不只是要摻一腳,甚至已經是「整盤端走」地採取由上而下的「命令」模式,真可謂是急欲表現「教育部萬能」的最佳寫照。更奇怪的是,教育部的這種命令(一如前述注意事項通常只是行政規則),其實並沒有任何形式上的「法律」依據,但管他是什麼命令、公函或宣示,地方縣市及學校卻也都會配合彰顯上級的萬能;或許,這一切都是因為教育部掌握了「教育經費分配」的權限使然。

《教育基本法》之所以賦予教育部分配、補助教育經費的權限,究其初始目的,乃在促成前述協助各縣市及學校「教育發展」之核心任務事項。孰料,實際運作卻容易形成「中央集權」的教育一條鞭結果;如此而後,地方教育局處儼然只是「教育部分局」,學校則成為了「教育派出所」。

具體觀察一般中小學的例行「行政業務」可知,身為「萬能教育派出所」的學校,其目前每年所要提報的計畫,除了有國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愛滋病防治、反毒、反黑、反霸凌等等十餘項必備計畫,另有環境教育、租稅教育、法治教育、媒體識讀、資訊安全等二十項以上的競爭型、半強迫或其他相關計畫;此外,尚仍有名目多端的數十種公務統計報表必須填報。這等雜事,學校若能全都認真做到,同時也能好好關注學生學習,則就真的可以證明學校萬能、教師萬能、教育萬能了!

在中小學被迫必須處理這一籮筐雜事的慘況下,無怪乎由教師兼任的行政人員,幾乎年年上演「大逃亡」的熱門戲碼;此在六班以下的小型學校(以國小為例,全國約占四成),全校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必須兼任行政職務,甚且有部分已經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師,還須再同時兼任班級導師,致使學校原本所應唯一關注的「學生學習」核心任務,不免雪上加霜。以此對照教育部一再宣示「學校人力運作應以教學為主軸」,並應朝「行政減量」目標推動的說法,亦更顯其口惠而實不至。

《荀子》勸學篇有云: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在「沒有什麼人、事、物可以萬能」的前提條件下,若教育部無法分清小事、雜事與大事,或者無法去蕪存菁地謹守「制度規劃設計」與「協助教育發展」兩項核心任務,則不但無法證明「教育(部)萬能」,甚至將反而「萬萬不能」達成教育應以學生為依歸的百年大計。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