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認錯文化的匱乏-政策轉彎沒什麼,積極改正就可以

2019-11-02 05:20

? 人氣

日前媒體追問港嫌陳同佳願來台投案、政府作法前後有異一事,內政部長徐國勇(見圖)回應激動,引發討論。(資料照,盧逸峰攝)

日前媒體追問港嫌陳同佳願來台投案、政府作法前後有異一事,內政部長徐國勇(見圖)回應激動,引發討論。(資料照,盧逸峰攝)

10月24日,某報記者對內政部長徐國勇提問,針對港人在台殺人嫌犯陳同佳返台投案一案,政府處理態度是否前後不一,是否睜眼說瞎話?引發徐部長的大動作回嗆。就相關新聞畫面看來,我們可以知道該名記者疑似是以咄咄逼人的語氣,意圖挑起政府官員的情緒性反應,來達到新聞效果,而,他確實辦到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關陳同佳返台投案乙案,我政府的態度,從一開始認為港府挾有政治目的,所以並未積極同意受理陳嫌投案,行政院蘇院長也說不會落入中國的圈套,到後來因各界對於司法管轄主權喪失問題熱議,即改為香港不辦我們辦。就這些日子政府說法的轉折,確實讓人覺得政府在處理此事投鼠忌器,一下子要顧慮政治算計、一下子又得回應司法主權的維護,處理此事確實有前後不一情形。

在這件事上面,前後態度不一不可以嗎?此事涉及層面複雜,陳嫌一案不僅是殺人案,更是引發了香港一連串反送中事件的導火線,從今年3月迄今,港人已進行多次大型集會遊行,甚至多人因此死傷,亦有上千人遭到港警逮捕,整個香港社會動盪不安,整件事情已提升至政治事件,更涉及了中港台關係的發展,台灣在面對陳嫌來台投案,會以政治考量無可厚非,畢竟在案發後多次與港府交手的經驗,港府也是以政治考量來做回應(或者該說是不回應),所以這不是單純的司法案件而已,由政府最先的拒絕港府所提的自首、不落入一中圈套,到現在的派員主動赴港接人、歡迎投案等,就可以看出政策方向的調整(或者該說是轉彎)。

香港警察在街頭鎮壓追捕反送中的抗爭民眾。(美聯社)
港嫌陳同佳在台殺害女友一案,為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最初起因。圖為香港警察追捕反送中的抗爭民眾。(資料照,美聯社)

轉彎就轉彎,如果是經過仔細考量,提出更好的策略來因應問題,政策不可以轉彎嗎?難道要抱殘守缺,鐵板一塊,說不改就不改嗎?又不是要死守四行倉庫,不能因應時勢作出判斷,這才是有腦袋有問題的決定。政治本來就瞬息萬變,國際關係的交手更是一門藝術,本案政府的轉變,從媒體即可約略窺見脈絡,其實政府早就知道港府可能在陳嫌出獄之後來返台自首這一招,依政府國安機制,不可能無事先劇本演練,劇本也一定有多種設想,只是這種事就是假設一大堆,但是沒做不知道,所以就挑了其中一個劇本來演,看看風向再來調整,就是今天的這個局面。

對事情處理態度前後不一,當然是因應情勢所需;至於睜眼說瞎話,就是人身攻擊,這擺明了要激怒對方,只是很可惜,徐部長也跟著記者的劇本走了。政府常常為求時效,所以在無足夠前置作業時間之下,即倉促推行政策,被與論攻擊之後再縮手。而公部門的訓練就是要為政策辯護,為政策辯護無可厚非,畢竟這是公部門你自己要推的事情,你不來辯護誰辯護,但問題在於這個「政策」到底是誰要推的?是公務人員?是民眾?還是政治人物?這個用膝蓋想就知道,當然是「政治人物」要推的,目前的政治制度,只有政治人物才有權利讓提出的政策執行,因為決定權在政治人物,就是首長,但是這個「政策」到底事前前置作業是否妥當,這就不是政治人物關心的了,他們只講求時效(跟某藥廠大不同,不會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用),頭先洗了再說,有時落得騎虎難下的下場,最令人傷心的結果,是簍子捅了還要推底層公務人員來自圓其說。

日前台鐵彩繪車廂石虎畫成豹的議題延燒,而俄羅斯插畫家知悉之後表明,願意無償提供插畫給觀光局使用,卻遭觀光局婉拒,幸好最後交通部長林佳龍要求觀光局收回不適當的回應,並要邀請俄羅斯插畫家來台參加列車通車典禮,觀光局隨後也發文表示會促成美事。我們由此事件可以知道,公部門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舉動已經內縮到一種近似於膽小怕事的思維,當時石虎畫被揭發是構買圖庫所得之後,可能機關上下忙著釐清採購法規上的權利義務,就怕要被這把火燒到了,已經沒有心思再因應其他的事情,即使是俄羅斯插畫家願意無償提供畫作,觀光局也不敢接受,怕衍生其他會被究責的事情,要不是交通部長林佳龍的宏觀,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行銷機會,也將是一件國際交流的契機,這就是突破框架的作為,我們就要問,為何台灣的公務人員這麼沒有遠見、這麼墨守成規呢?

俄羅斯插畫家卡佳(Катя Молодцова)與台灣駐俄代表耿中庸合照(翻攝臉書)
日前台鐵彩繪車廂所繪的石虎被揭是從國外網站購買,原圖作者俄羅斯插畫家卡佳(Катя Молодцова)得知後,無償提供該插畫給台灣使用。圖為卡佳與台灣駐俄代表耿中庸合照。(資料照,取自臉書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ство ТМКК в Москве 駐俄羅斯代表處)

我們公部門就是缺乏認錯的文化,遇到錯誤常會反射性辯護,有時更流於死鴨子嘴硬。這裡不是要鼓勵一直犯錯,是要強調犯錯難免,但要勇於認錯,而後要更積極地去導正錯誤,甚至鼓勵一定程度的犯錯(勇於嘗試),朝向良善的方向改正。我們可以體會兩岸關係的艱難,如果我們公部門有鼓勵認錯改過向善的文化,徐部長則可以在記者提問時,直接了當回答政策確實因應情勢有所調整;而在記者一再刺激說睜眼說瞎話時,就可以回答:「我一向睜眼都說實話,不像某些媒體,吃台灣米、飲台灣水,卻胳臂一直往外彎,我都不知道這些媒體講的是什麼話」。

*作者為一個生活在台灣,看著這土地上所發生的各種事情,然後想做點什麼,卻又總是被世俗潑冷水,但仍不改其志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