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危機時代的一次保命型大選

2019-10-27 06:30

? 人氣

筆者指出,藍綠的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右)、蔡英文(左)個性鮮明,施政風格截然不同,最後將由誰擔任總統,將把台灣帶上不同方向。(資料照,顏麟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筆者指出,藍綠的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右)、蔡英文(左)個性鮮明,施政風格截然不同,最後將由誰擔任總統,將把台灣帶上不同方向。(資料照,顏麟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2020總統大選的主要影響因素與攻防主軸,可以歸納為八個面向,分別是:一、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三角關係。二、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之間的三角關係。三、國民黨、民進黨與第三勢力的競爭態勢。四、韓國瑜、蔡英文與柯文哲的博弈與競爭。五、藍色、綠色與中間選民的歸向以及推移。六、民主蹋陷、政黨失衡與社會撕裂的危機。七、發展停滯、貧富差距、能源短缺的痼疾。八、失落感、亡國感與迫害感侵入民眾心裡2020大選。台灣正面臨多方面嚴峻危機,候選人必須嚴正以對,給出明確答案,好讓民眾慎思明辨,知所抉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台灣對於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利益關係重大,台美之間的關係紐帶隨著美中戰略對峙升高而益趨強勁,維持台灣親美態勢成為美國戰略部署的關鍵環節。當前由於兩岸官方關係持續轉惡,中國大陸對美國在東亞的霸權秩序構成威脅,亟欲固守,因此際此台灣大選方酣之際,美、中兩強高度關切選舉結果對其對抗與競爭所將造成的影響。台灣各主要政黨從無反美情節,但對美中究竟採取平衡抑或傾斜關係的立場則顯有差別。同時,在美中較勁日益尖銳之際,台灣雖處於被動而無力拒止,但是否選邊參與博弈,對於台灣生存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候選人沒有閃躲的空間,選民也必須從中慎察明辨。

民進黨候選人顯已站隊美國,韓國瑜則希望在親美的同時保持和中,因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經濟與安全影響重大,若過度親美而惡化兩岸關係,輕則有礙經濟發展與交流合作關係,重則招來不可測的安全風險,所以必須轉而尋求在北京與華府之間的等距關係。選民就此必須明辨深思。

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給蔡英文送來厚禮,但運動染上越來越濃的暴力色彩,港人支持及參與熱潮稍退,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眼見能再榨出的油水變少,也潛藏著須負連帶責任的危機,所以變得謹慎起來。香港群眾抗爭師出有名,其原始訴求有其正當性,但後來失控與變質情況日益明顯,民意對其破壞民生經濟以及暴力頻仍的發展趨勢日益擔憂與不滿,對於沒完沒了的抗爭逐漸失去耐心,而主張「和理非」的主流已被少數人的激進、暴力與破壞行為裹挾,抗議運動的暴力升級為警方的鎮壓提供了正當性,預告了玉石俱焚的可能結果。選民還要支持號稱「撐香港」的候選人嗎?

香港警察在街頭鎮壓反送中抗爭。(美聯社)
筆者指出,香港反送中運動最初為蔡英文形象加分,但狀況日漸失控,選民未必會繼續支持「撐香港」的候選人。圖為香港警察鎮壓反送中抗爭。(資料照,美聯社)

柯文哲和郭台銘整合第三勢力參選。傳統的藍綠政黨板塊受到衝擊,未來兩大政黨主導台灣政局的生態是否發生結構性變化,成為三大板塊鼎足而立的局面?在缺乏中心思想與核心理念號召與區隔之下,第三勢力骨幹仍是尋求一時政治實利的邊緣政客,不能保證能站穩腳步。歷來新政黨雖曾吸引不少枱面上重量級政治人物加入,但不出幾年之間,都難逃泡沫化命運。第三勢力難以壯大,恐為宿命。選民就此必須明辨深思:多黨政治固然增加政治選擇的多樣性,打破二元對立的格局,但是否就能緩和政治撕裂的局面並增進政黨政治的妥協精神?

韓國瑜、蔡英文兩位候選人性格鮮明,經歷歧異,思想不一,擔任總統將把台灣帶上不同方向,施政風格也將截然不同。韓國瑜底層出身,人生、事業與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具草根性,深知民間疾苦,對於庶民經濟瞭然於心。在兩岸關係上,認同九二共識,主張兩岸和諧交流,與中方保持友好關係,希望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蔡英文執政以來不乏宏觀遠略,改革意志堅決,但鬥爭性較強,與中共尖銳對立,強烈親美反中。執政只求貫徹民進黨意志。如此堅固而執著的政策理念以及頑強不屈的執政性格,如果再執政四年,兩岸關係是否將陷入兵凶戰危的風險且使台灣內部的政黨關係更加繃緊?

台灣選民結構在2018年選舉反轉,泛綠支持度滑落,泛藍上升,中立選民則擴增。從這三個區塊來看,泛綠支持選民明顯往中立選民挪移,而泛藍的支持度上升則來自於部分中立選民的歸隊。2019年泛綠支持度上,泛藍支持度下降,中立選民則縮小。主因在於藍綠歸隊,依照歷史經驗,愈接近選舉,中立選民愈少,反映表態率升高。表態率的升高,意味著藍綠在政見上壁壘分明,議題的交鋒迫使中立選民站隊。2020大選是第三勢力切割中間選民與淺藍淺綠選民的一次政黨板塊推移大戰。藍綠如何保住既有的優勢地位?

20191019-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19日在台南市水萍塭公園舉辦首場造勢晚會,韓粉揮舞國旗表達支持。(新新聞林瑞慶攝)
筆者分析,愈接近選舉,候選人的政見逐漸明顯,中間選民便會選邊支持,民眾表態率漸高。圖為支持國民黨的選民。(資料照,新新聞林瑞慶攝)

目前同時掌握執政權與立法權的民進黨,在全民執政之下濫用權力,蔡英文為保衛其政權進而採取諸多從私利著眼的限制性措施。蔡英文執政的三年多,台灣民主明顯陷於倒退,法治不斷遭到扭曲,同時因為制訂不當黨產之類的違憲法律清算鬥爭國民黨,同時濫權干預媒體,致使在結構上已經失衡的政黨生態更加偏倚,成為一黨獨大的情況。如果再獲連任,是否將認定獲得選民認可與授權而使權力運用更加肆意不羈,並且繼續施行既有擴權政策甚至加重破壞民主法治?

台灣經濟陷入發展困境已逾二十年。主因是近三十年來隨著產業外移,生產與就業不在國內,加重失業和低薪現象。出口雖有增加,但是對於經濟成長、GDP的貢獻遠遠不夠。對內投資不足是台灣經濟成長停滯的主因,三十年來逐年下降。高失業率和低薪因而難免,自1990年代起,經濟成長和薪資成長率差距逐漸擴大。產業轉型遲緩、缺乏新興產業,且既有產業提高附加價值的能力不足。消費力同步衰退,政府財政也日益失衡,政府赤字債務餘額增加,潛在負債每年惡化。另一相關難題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安定力量的中產階級數量逐漸崩壞,社會大眾眼見無力扭轉,內心自然對貧窮產生集體焦慮感,對於富有者也形成仇視態度,貧富二元對立日趨成形。台灣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困境久矣,歷任民選總統莫不力拼經濟,但都成果不彰,未來總統有何錦囊妙計可以使台灣展翅高飛?

台灣經濟發展經歷二十年左右的停滯,加上貧富差距擴大,多數人民生活趨於困苦,因而形成強烈的失落感。相對的,中國大陸這段時間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飛躍變強變大,對台灣構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在失落感侵襲之下,眼見中共對台加大促進統一的力度,加上香港爆發「反送中」抗爭行動,港人盡情抒發對於高度自治受壓抑的不滿情緒,許多年輕人感懷深重危機,興起濃濃的亡國感。執政當局為了選舉利益,不惜助長帶「亡國感」的發酵,並牽拖傾向「和中」的在野政治人物。另一重心理危機「迫害感」則因內部壓力而生,稍具民主意識者即警覺蔡英文和民進黨正在偷走台灣的民主民主國家最重要機關的專業功能與自主地位大幅衰退,民進黨政府不斷偷走了民主與人民應有的權益。許多民眾因而對民進黨政府產生「迫害感」的深切恐懼。在一黨獨大之下,威權統治的陰影逐漸籠罩台灣,未來總統如何解除這個憂慮?

20191014-總統府召開記者會,總統蔡英文出席。(盧逸峰攝)
筆者提到,總統蔡英文(見圖)偷走了民主國家的專業與地位,許多民眾因此對民進黨政府產生「迫害感」的恐懼。(資料照,盧逸峰攝)

在這場二元對立的選戰中,韓國瑜為了克敵制勝,實質上已經發動一場守護中華民國的聖戰。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則蔡英文必然將選舉結果詮釋為民意認同她的親美反中政策,有了這個憑藉,蔡政府過往的抗中政策必然更加偏激、更加大力度推動,而諸多假借建立「防護網」而侵犯人民自由權利與民主機制的惡政與修法,必將更無顧忌地推動。如此一來,必將在主權問題上進一步向中國大陸挑釁,在對外關係上將進一步倒向美國,由此招來的對岸壓力將更為沉重。

在這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韓國瑜和國民黨的選舉輸贏雖然只是一人一黨興衰之事,但中華民國的存亡卻是歷史性大事。韓國瑜參選承擔著重回執政與翻轉台灣命運的重責大任,目前距離當選還有一大段距離,他必須快速形塑國家領導人的宏大格局與超凡器識,蓄積強大動能,為翻轉台灣命運展開一場關鍵性的歷史戰役!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選自作者最新著作《翻轉台灣:危機時代的一次保命型大選》(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