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把台灣防治經驗帶向世界,公衛史傳奇謝獻臣故居被毀

2019-10-25 14:50

? 人氣

被拆毀前的謝獻臣故居。(施威全攝)

被拆毀前的謝獻臣故居。(施威全攝)

倫敦大學總部圖書館(Senate House Library)近日常被台灣媒體提及,這圖書館原本應收藏著總統英文的博士論文,不知何故遺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書館所在的倫敦大學總部是世界知名的文學地景,二次大戰時小說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上班的場所,在此的工作經歷啟發他寫下了著名的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

孫文老師在台經驗是熱帶醫學起點

倫敦大學總部大樓高挑的大廳天花板上,刻著世界各國文字,包括中文,象徵學海浩瀚,也誇示了倫敦大學在知識上統攝世界的驕傲。這棟大樓,從圖書館的藏書到大樓裝飾,都存留著大英帝國傲視世界的遺風。

環繞著倫敦大學總部周遭的學術機關,盡是標誌著英國殖民主義輝煌歷史的建築地景。

南側的大英博物館,收藏世上最豐,陳列搶奪掠劫的戰利品,包括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兩萬三千多件古物;北側臨著倫敦亞非學校,它的前身是東方文字學校,專責訓練傳教士與殖民官員,現在是區域研究的世界級機構,百餘年來是大英帝國統治亞洲、非洲的知識後盾。

和倫敦大學總部隔條街,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也是倫敦大學體系的一員,世界頂級的研究型大學。

「熱帶醫學」伴隨帝國主義而興起,實質內涵是「白人對有色人種身體與風土的研究」。因為殖民與擴張,為統治者而服務,熱帶醫學才成為一個範疇。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曾是殖民浪潮的重要節點、帝國主義的學術重鎮,以醫學研究對抗殖民地疫情,保護白人殖民者的健康性命。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與台灣淵源頗深,創辦者萬巴德爵士(Sir Patrick Manson)曾在英國人管理的中國海關任職醫師,一八六六年開始駐點高雄旗後,在台灣的行醫經驗,是他熱帶醫學研究的重要起點。

台灣風土疾病是熱帶醫學研究沃土

萬巴德之後在八七年擔任香港華人西醫書院首任校長,孫中山是第一屆畢業生,也是萬巴德的學生。孫中山訪倫敦時,曾造訪萬巴德,兩天後孫被大清公使館人員綁架,萬巴德親赴英國外交部要求英政府介入,並告知英國《時報》,營救了孫中山。

九八年萬巴德出版了《熱帶疾病》(Tropical Diseases)一書,此一新興專科成為殖民顯學,所有在熱帶殖民地工作醫師的必備工具書。九九年萬巴德創立倫敦熱帶醫學校,訓練前往殖民地的醫官和傳教士,奠下今日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基礎。

一個世紀後的一九九九年,倫敦大學帝國學院博士李尚仁以萬巴德為主題,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萬巴德再次在台灣醫界與科學史界掀起討論。李尚仁也點出了萬巴德、熱帶醫學對帝國主義的關鍵:征服土地與人民的同時,必須要征服疾病。

台灣曾是英法殖民者的目標、日本殖民者的領土,台灣的風土疾病是熱帶醫學研究的沃土,這個殖民醫學的傳統,在二次大戰後延續。

例如為推動防瘧工作,四八年台灣省瘧疾研究所在屏東潮州成立,歷經十七年的努力,六五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台灣為瘧疾根除區,這是台灣公衛史上的重要成就。

抗瘧醫師中有謝獻臣博士,他在五四年到萬巴德創立的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攻讀,此後他的研究讓他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熱帶醫學顧問。

謝博士應聘往非洲從事鉤蟲病的研究與調查,深入世界各地幫忙防治寄生蟲疾病,把台灣防治經驗帶到六十多個國家。他在賴比瑞亞主持鉤蟲病計畫七年,也是美國熱帶醫學基金會鉤蟲研究計畫的主要負責人。謝獻臣,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健康」運動的關鍵人物。

根據醫師朱真一的描繪,謝獻臣為寄生蟲研究自我犧牲,曾放了十多條鉤蟲的幼蟲在自己的手背,經由皮膚感染,讓幼蟲侵入身體,最後寄生在腸裡,發現發育的成蟲生存達五年。為了研究瘧蚊,謝獻臣在研究室裡養上萬隻瘧蚊,捲起袖子,伸手供蚊子吸血。

謝獻臣後來在高雄醫學院開辦寄生蟲學科,設立台灣史上首例寄生蟲特別門診。後來出任高醫校長、台北醫學院董事長,做為醫學研究者,他將熱帶醫學教育傳承後代。

公衛史的世界級重要人物

謝獻臣,世界公衛史的重要人物,彰化花壇人,十月十三日謝博士在花壇的故居被拆毀,沒有留下一片磚瓦。這裡曾經是他在一九六○年代觀察猴子、研究寄生蟲的居所,他的觀察研究當時獲得美國衛生部支持,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鉤蟲研究目錄,但他的故居消失了。這是彰化縣唯一一處與殖民醫學、西方帝國主義關聯的人文地景,連結花壇鄉與世界史的註記,現在不見了。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施威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