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離岸風電,台灣2500億世紀賭局

2019-10-23 15:00

? 人氣

「開發商在價格略高但還算合理的情況下,願意支持政府國產化政策,經濟部很感謝!」楊志清如此表示。但據側面瞭解,有些國產化項目的價格不是略高,而是高得有點離譜。但開發商也知道自己拿到的躉購費率,早已納入某些國產化的學習曲線成本,所以很識相地接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提高躉購費率幫國內業者打亞洲盃

離岸風電開發商A公司主管表示,如果一開始就採用競標,而不考慮國產化,台灣風場每度的建置成本可能落在三.五至四元之間。

依照這位風電公司主管的說法,以國際能源招標案件普遍預設的一二%內部報酬率(IRR)推估,台灣合理的躉購費率應該落在三.九元到四.五元之間。很顯然,政府在已核定的每度五.五躉購費率上,至少拿出一塊錢用來提高國內供應鏈的建置能力。二十年換算下來,若依能源局估計,離岸風電每年發電三六○○小時,三.五GW每年發電一二六億度,蔡政府大概從所有民眾的口袋裡拿出二五二○億元,協助國內相關業者打亞洲盃,甚至是世界盃。

經濟部預期2025年離岸風電發展效益
經濟部預期2025年離岸風電發展效益

從一九年開始計算,十年之內,台灣新增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是亞洲除中國之外,第二大的離岸風電市場,而且可能比日本及南韓加總起來還要多。這促使沃旭(Ørsted)、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以及剛到台灣投石問路的全球第二大離岸發電開發商英諾吉(Innogy)等,都以台灣做為亞太的營運總部或重心。因為跑得比別人早、快,台灣在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確有機會。

A公司主管分析,國產化可切成兩大塊來看,風機是一大塊,其他設備是一大塊。風機這一塊,國產化最後的目標應該是:爭取到西門子歌美颯(SGRE)或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這些國際大廠在台灣設立亞太的生產基地。如果能做到這樣,越南等亞洲國家所需要的風機,其中一些關鍵零組件就會用到台灣供應商的產品。反之,若這兩家重要供應商都沒有在台灣設立風機生產基地,可能在風機這塊,台灣就完全沒有機會參與海外的市場。

至於風機以外,包括船舶、機電、基礎設備等,目前看來,台灣能參與海外市場的機會並不大。

干涉市場機制協助國產化

越南也有自己的石油探勘產業,海事基礎工程並不輸台灣,甚至還贏過台灣,工程技術包括船舶等都比台灣優秀,商機大概都會被當地廠商吃掉,台灣廠商想拿到訂單並不容易。

開發商B公司主管則認為,每個國家的產業強項都不太一樣,歐洲國家在發展離岸風電時,通常都是在自由市場機制下發展國產化。反觀台灣,卻是在干涉市場機制下進行國產化。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及市場下,於許多預先設定的項目上強力達成國產化目標,這是全球劃時代的創舉,但也挺危險的。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哲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