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國總統大選》外交政策一次看懂!希拉蕊延續歐巴馬路線但立場偏鷹派 川普揚言把IS「轟到挫賽」

2016-11-06 09:10

? 人氣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右)立場偏向鷹派,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左)政策則是胡謅(AP,風傳媒製圖)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右)立場偏向鷹派,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左)政策則是胡謅(AP,風傳媒製圖)

美國即將在8日選出新總統,新任總統不僅會為美國國內政治及經濟環境帶來改變,也牽動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消長,英國《經濟學人》撰文指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外交政策,與現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外交路線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希拉蕊態度偏向鷹派,在部分議題上的立場會更加強硬,反觀毫無外交經歷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外交政策令人匪夷所思,更與共和黨立場背道而馳,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讚譽有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引述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森科說法稱:「沒錯,希拉蕊的外交政策屬鷹派,但至少她有外交政策。」

「2016美國總統大選風傳媒特別報導專頁」

希拉蕊偏鷹派 川普要盟邦繳「保護費」

歐巴馬的外交路線傾向關注「全球」議題,像是氣候變遷、傳染疾病、不擴散核武及恐怖主義網路,比較不花心思在「區域」問題,而希拉蕊的外交政策主軸不會與歐巴馬相差太大,但立場偏向鷹派的她,可能會轉為重視「傳統的」地緣政治模式,像是北韓核問題,希拉蕊主張對北韓祭出更嚴苛的制裁措施,並與日本及南韓建立飛彈防禦系統。

反觀川普曾說氣候變遷是場騙局,還揚言若當選就不再資助聯合國的氣候變遷計畫,且要求日、韓應該支付美國更多經費,並稱「如果我們退一步,日本就更能保護自己... 他們向來在戰爭中打敗中國」,川普也批評北約成員國資助的經費太少,還說波羅的海國家「履行對美國的義務」,就會協防他們免受俄羅斯的威脅,意旨這些國家應該繳給美國更多「保護費」。

對於北韓核問題,川普則表示會施壓中國,讓中國不再支持北韓。而在伊朗核問題的立場上,川普稱會重新談判,希拉蕊則會延續歐巴馬任內達成的伊朗核協議,但對於伊朗一再試射飛彈,以及騷擾美國船隻,她的態度也很強硬,不排除公開反擊伊朗。

聲稱走雷根路線 川普卻大讚普京

川普的外交政策令人匪夷所思,但他倚重的外交顧問、曾參與伊拉克戰爭的退役中將凱洛格(Gen Keith Kellogg)強調,川普是走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路線,不過川普顯然與雷根不同,因為雷根立場反共,川普卻對普京「強力掌控俄羅斯」讚譽有加。

不同於川普對普京的友好態度,希拉蕊則是毫不留情地批評普京,她在2011年擔任國務卿時,就曾質疑當時的俄羅斯國會大選不公,而此舉也惹惱普京,且在這次大選中,美國政府已經公開指責俄羅斯發動網攻,駭入民主黨人士電郵竊取信件,企圖影響選舉結果。

希拉蕊不挺TPP 中國鬆一口氣

另外,中國在南海島嶼興建機場,川普在2015年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稱這是敵對行為,卻又說「那在很遠的地方,而且他們(中國)都蓋好了」,似乎無意採取進一步行動。希拉蕊對中國而言則較為頭痛,因為她在1995年訪問中國時,即在北京一場演說中公開提倡女權及人權,但她撤回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支持,則讓中國鬆了一口氣。

川普要把IS「轟到挫賽」 希拉蕊推敘利亞禁航區有難度

敘利亞內戰及反恐也是外交政策重點,希拉蕊在總統辯論會上強調,力推在敘利亞畫設禁航區,不過近期揭露的檔案顯示,希拉蕊在2013年向銀行業演說時稱,畫設禁航區會要轟炸敘利亞空軍,而部分基地又位在人口稠密區,因此會有風險。她也提出「情報浪潮」(intelligence surge)策略,以增加反恐情報的蒐集量,但此舉並沒有改變美國的反恐模式。

相較於希拉蕊,川普則是更毫無頭緒,僅稱會把伊斯蘭遜尼派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轟到挫賽」,但完全沒有提出具體計畫與方案。不過川普在國際貿易上卻有較明確的方向,即反對自由貿易並重建關稅壁壘,川普揚言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也擱置TPP。

川普外交政策亂說一通 只為討支持者開心

川普的貿易顧問、美國鋼鐵生產商「紐柯鋼鐵公司」(Nucor Corporation)前執行長迪米科(Dan DiMicco)表示,美國與中國已打了20多年的貿易戰爭,「貿易逆差的時代要結束了」,並稱利用關稅才可重建貿易平衡。《經濟學人》直言,川普開出的外交支票「都是胡說八道」,但他知道支持者想聽什麼話,同時給他們一個宣洩長年累積怒氣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