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採購中,百億元的浪費

2016-11-05 11:00

? 人氣

徹底檢討工合政策
透明化與效益估算

「工業合作計畫」的目標,原本是優化產業結構與強化國防自主的能力。如果二十多年來的執行方式沒有達到實質的效果,到底該如何做?工合小組又能扮演什麼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合很難用,還需要外商來提計畫。」駐龍公司董事藍兩家表示。他曾在漢翔與亞航任職,做過航太公會總幹事,也曾在工研院擔任工合小組主任。「工合不是萬能的。他要賣你東西,核心技術怎麼可能給你?」

漢翔副總經理杜旭純也提出相同的觀點:「如果工合很有效果,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國防產業的核心技術都還沒有?經常只能得到你已會的技術。」他以近期受到質疑的國機國造計畫為例:「AT-3(自強號高教機)1980年就在飛了,為什麼高教機國產還有問題?」

藍兩家認為,工合的額度應該去換民間技術,然後「我們自己把它升級成國防用途」。他還指出,前瞻性目標一直是由國科會負責;工業局著重的是產業及就業機會;中科院聚焦在國防科技發展,但相對封閉。這三個單位,「其實應該可以協調的」。

經濟部長:重新檢討
國防部沒有回應

經濟部長李世光受訪時表示:「現在是可以重新檢視這個計畫的機會。」他認為,政府及產業首先須制定明確的科技及相關核心技術的目標,並利用社會所擁有的資源取得關鍵技術。工合小組多年來與國內外廠商已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假使能夠再結合各大學在基礎科學的研究能量,其實可以扮演更好的角色。

根據記者統計,如果過去六年工合案不存在,政府改用現金在市場替民間企業購買相同的服務,反而可以節省台幣一百六十億元,平均每年二十七億元。這個原可避免的浪費,是誰的責任?

軍備局主管國防部的軍事採購,局長何安繼擔任工業合作推動小組委員會的協同召集人。但何安繼對此計畫的效益、執行方式與成本透明化,均不願回應。

工業局局長吳明機認為,工合的成本無法推估。「你推的那個數字是說我們花了多少納稅人的錢,那個是我們沒辦法算的。」吳明機是工業合作推動小組委員會的另一位召集人。他以「接力動作」形容工業局與軍備局的互動:「前面額度爭取多少,基本上就是國防部為主。爭取完,我們(工業局)就把最後執行的效益顧好。」

負責執行計畫的工業局對成本毫無概念。身為出資方的軍備局不願回應。2015年底「工業合作計畫」尚有二十八億美元點未使用。根據統計,這表示大約有台幣二百三十二億元的預付成本,若工合小組繼續以相同的模式執行,將再浪費台幣一八五億元。

工合小組的專案經理王萬能曾在空軍服務,後來在長榮與亞航微波任職。加入工合小組已十一年的他說:「我當然希望透明化──你工合的成本到底花多少、占主合約的多少百分比,我要很清楚。我才知道未來推的案子,有沒有那個價值。」

 

本報導為《壯闊台灣》《財訊》聯合製作,授權《風傳媒》轉載

與作者聯繫:enoch.wu@thrivetw.or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