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蘇貞昌眼中有多少財政紀律!

2019-10-19 10:17

? 人氣

蘇貞昌身上看不到對財政紀律的尊重。(盧逸峰攝)

蘇貞昌身上看不到對財政紀律的尊重。(盧逸峰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手上編出近年少見平衡的總預算,讓小英總統可誇口「這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但實質上,蘇貞昌對財政紀律的漠視與破壞,數倍於過去政府,而且既造成嚴重不公平、更可能遺禍多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蘇貞昌日前在「林口新創園」啟動儀式中,宣布了一項租稅抵減大利多,未來林口新市鎮與高雄新市鎮(將轉型高雄科學園區)進駐特定產業,將可享5年投資總額15%的投資抵減,比之《產創條例》的5G與智慧機械「單一年度抵5%、3年3%」還要優惠。

對給予企業投資租稅優惠,不論在理論或實務上,長期存在著爭議,支持、反對者從來是勢同水火、不易調和。實務上,租稅優惠對吸引企業、增加投資,會有一定的效益;但問題是也相對付出代價:除了租稅公平性問題外,對社會、民眾利益而言,到底「划算」與否,還是最終只有投資的企業獲利。

近年一般人最熟悉、最著名的案例,一個是鴻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得到租稅回饋高達30億美元;另外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海選」新總部,得到紐約給予同樣是30億美元的租稅優惠與補貼,後來因地方強烈反對而放棄計劃,而鴻海在威州的租稅優惠,也一直迭有爭議。

對給予企業投資租稅優惠的質疑,主要就是任何企業的運作、經營,一定需要當地各種軟硬體的基礎建設支持;正面看當然是繁榮地方,外面看則因大部份生產、經營會對地區帶來一定的社會成本(包括污染、交通擁擠、房價變高等),正負效益之間需作評估與拿捏。

台灣長期都有各種獎勵投資的租稅優惠法令,估計數十年來,給予企業的優惠造成的稅損至少超過1兆元以上,因此最後終究讓這些租稅減免、投資獎勵法令逐步落日。雖然之後在企業界持續壓力下,在景氣低迷時,租稅優惠總會再被提出,但優惠的範圍、幅度都有所限縮。不過,蘇貞昌這次給出的租稅減免大禮,優惠程度與幅度又更甚過往,某個角度而言,這是重啟減稅的潘多拉之盒。

其實,蘇貞昌破壞財政紀律已不僅此例─他可以聽企業界反應,就決定廢除印花稅,讓地方立即少了超過百億元稅收,且完全不理會地方政府的反對意見,即使財政部也不是「專業評估」存廢,而是依指示行事。聽到業界反應「機車貨物稅過高」,蘇貞昌就要財政部研議減少輕型機車貨物稅。至於給予台商回流資金的大赦,就更不在話下了,其後遺症也可能更嚴重。

其實,過去為了矯正各黨政客喜歡減稅當好人、或是增加支出行政策買票,法令中早已對這些不當行為有所規範;《財政劃分法》最後一條就規定: 「各級政府、立法機關制 (訂) 定或修正法律或自治法規,有減少收入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需增加財政負擔者,應事先籌妥經費或於立法時明文規定相對收入來源。」

更諷刺的是今年3月立法院才三讀通過「財政紀律法」,法令中也規定「中央政府各級機關、立法委員所提法律案大幅增加政府歲出或減少歲入者,應先具體指明彌補資金之來源」,顯然蘇貞昌對自己任內通過的法案,起了「帶頭破壞」的作用,法令再大、財政紀律再重要,都比不過蘇貞昌的魄力!

財政部在稅改完成後,原本準備提出第二波扣除額稅改,結果稅改的減稅大放送中,因為大幅調高綜所的四項扣除額,造成綜所稅稅基由過去的38%一口氣砍到剩24%;不僅是台灣財稅中上的空前新低,與其它國家相較,稅基低落程度亦是「名列前茅」,把財政部嚇壞。而財政部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報告後即對第二波扣除額稅改暫時喊卡。

顯然,賴清德對財政紀律的重視高於蘇,更不是吹噓,而是有反應在施政上;對財政部專業的尊重,當然更遠在蘇之上。

一個既無知識、更乏專業支持的「決斷力」、「魄力」,是很有可能釀成嚴重後遺症─至於只為選舉或政治利益表現的魄力,其扭曲程度又更甚其它。蘇貞昌顯然為其中翹楚─他對農地違建工廠的處理,把台灣農地、環境推入深淵,未來必然會出現嚴重食安與破壞問題;交通部還在評估時,他就決斷的宣布高鐵延伸屏東,未來子子孫孫多一條蚊子交通線要養;對回流資金租稅大赦,既破壞該有租稅公平性、更為未來房市上漲對社會與年輕人的傷害,埋下引線。

為政如此短視、近利、甚或自利,令人浩嘆!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