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謎樣的矛盾-習近平與新中國

2019-10-21 06:20

? 人氣

筆者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見圖)可說是在著手「第三次革命」,其企圖與以往已經不同,美國和台灣都應該更加認識、了解中國,而不是一昧遠離。(資料照,AP)

筆者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見圖)可說是在著手「第三次革命」,其企圖與以往已經不同,美國和台灣都應該更加認識、了解中國,而不是一昧遠離。(資料照,AP)

這一個星期都埋首在天下文化出版的《習近平與新中國》這本書中,作者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去年在美國出版後就廣受好評。讀完之後,受益良多,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因此再動手寫這篇心得,與大家分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台大學生會等學生團體日前舉行記者會,呼籲各校學生停止參加中國的統戰團,而且校方也要停止協助招募。這則新聞令人無限感慨,一方面因為這些學生缺乏自信,難道台灣學生如此容易被統戰,又為什麼這些學生想不到反統戰呢!另一方面,正因為本書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美國政府應該提升對中國的深入了解」,「在習近平主政時代,廣植中國問題專家也有其特殊必要性」,而我們的政府與學生的心態竟然如此一致,都不想了解中國,都想離中國大陸遠一些。這個現象也讓我想到了經典電影「教父」的兩句經典台詞:「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更近一些,這樣你才更能了解他。」「不要恨你的敵人,否則你會犯錯誤的判斷。」我想在台灣,不論對中國大陸的立場為何,認識她,了解她,應該都是我們採取任何立場與行動的前提。天下文化此時出版這樣一本以中國大陸為主題,或許也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一種責任意識的實踐。

20191016-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出席「拒絕參加統戰交流團、共抗校園中國因素」記者會。(盧逸峰攝)
台大學生會等學生團體日前舉辦「拒絕參加統戰交流團、共抗校園中國因素」記者會。圖為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資料照,盧逸峰攝)

就像書名所說,這本書是要告訴讀者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他們想達到什麼樣的成果,以及美國應該如何面對習近平下的中國。作者從習近平列為最為優先改革的六大領域進行探討:政治、網路、創新、經濟、環境、以及外交。

首先,作者認為,習近平與毛鄧江胡都不同。毛是第一次革命,鄧的改革開放是第二次革命,江胡都是在鄧的追隨者而已,而習近平現在所做的,顯然是第三次革命。這個說法相當正確。在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新時代」一詞出現了36次,象徵的就是習近平的企圖。十九大的政治報告與十八大相比,雖然相似度92%,卻是「形式大同,企圖大異」,習近平想要總結理論,底定模式,他要與西方進行一場意識型態與治理制度的鬥爭,而且就像作者所說,「習近平領導團隊打的是一場持久戰」,美國學者的警覺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易明看來,習近平下的新中國與過去有幾點不同:一、放棄了集體領導,建立了習核心;二、強化共產黨與政府在社會和經濟的角色;三、習近平力謀提升中國在世界事務的發言權,「在全球舞台上重振中國國威的雄圖,為外界帶來合作的新機會,也帶來新挑戰」。但易明也認為,「中國就是這樣一個經常讓我們混淆不清的國家」,充滿了謎樣的矛盾。這些矛盾體現在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中,也體現在前述的六大領域。

在政治領域,看到的是核心與制度的矛盾;是集權與系統風險的矛盾。在網路以及創新上,看到的是管制與創新的矛盾。在經濟上,則是政府與市場的矛盾,是效率與浪費的矛盾,是國營與民企的矛盾。在環境上,依舊是環保與發展的矛盾,沿海與內陸的矛盾,短期與長期的矛盾。在外交上,易明這一句話可以完整概括,她說:「中國今天最大的矛盾就是習近平一方面自我定位為全球化鬥士,但同時卻又限制資金、資訊與商品在中國與其他國家間自由流通。」如何處理這些矛盾可以說是習近平最大的挑戰,也是他要把中國帶向輝煌之路必須跨越的障礙,更是在創造輝煌之後如何繼續保持輝煌的功課。

美國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一個新中國?這是美國學界與政界辯論的焦點。不少美國學者及川普政府都認為,美國過去的交往政策所依據的假設是錯誤的,因為社會經濟條件的改變並沒有帶來更開放的政治與經濟改革,所以要把敬酒改為罰酒。這樣的判斷,個人認為太過武斷,畢竟中國大陸過去30年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種子已在,只是尚未發芽而已,但總有發芽的時候。只有持續進行交往的戰略,才可以持續影響大陸。

美國總統川普致信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要求他自敘利亞撤軍,信中直白的威脅字句引發討論。(AP)
不少美國學者和總統川普(見圖)政府皆認為,過去美國對中國交往政策依據的假設有誤,社會經濟條件的改變,並未帶動政治與經濟改革。(資料照,AP)

易明不像那些傾向鷹派的學者,她認為美國現在缺少一個處理美中關係的戰略架構。這一點可能是她對川普政府的批評,例如美國需要與盟邦合作,卻又不斷得罪盟邦,讓美國自己好像是獨自在應付中國。又例如,她也認為美國應把一帶一路視為機會,而不是拒絕參與。她對美國政府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美國應該主動,而不是見招拆招,淪為被動

二、美國應該不斷評估長期利益與能力,尤其是針對國際權力均勢的消長變化,必須考慮亞太地區十年以後的樣貌,以及美國的角色

三、美國不能只關注中國的外交政策,還必須密切注意中國國內變化及其可能對外交政策的影響

四、美國應該善用對等要求、制裁或報復的手段

這些都是中規中矩的建議。個人認為,中國大陸已經深深融入了這個國際體系之中,如果可以讓她在這個自由的國際體系中得到更多的尊重,但也要求其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並負起更多的責任,如在氣候問題、難民問題上等等,對世界未嘗不是好事。美國或許不是缺少面對中國的戰略架構,而是應該改變其戰略思維,修正其戰略架構。

這本書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沒有更進一步探討習近平為什麼要帶動第三次革命這個問題。習近平集權,乃至建立習核心,並不是只有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上的權力欲而已。從他的十九大報告中,可以看出他想總結理論以及底定模式的強烈企圖心。

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總結理論,這個理論不帶一丁點哲學味,卻包括了使命、定位、未來的願景、路徑與治理方式,可以說是現階段的治國方略。為什麼習近平如此而為,關係到所謂中國模式,或者說中國發展道路的問題。從改革開放以來,到了胡錦濤時代,可以看到社會與政治是愈來愈開放,貪腐也愈來愈嚴重,集體領導變成了集體貪腐,如果習只是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不只中共政權會面臨更多更嚴峻的挑戰,中國崛起之路也會被阻斷。

習近平看到了危機,也看到了機會(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累積的實力),他要利用機會為中共自己創造統治正當性,他也要利用機會帶領中國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他看來,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是中國夢的一體兩面。簡單地說,習近平想要先把中國做強,等做強以後,未來要走什麼道路,或許都不致於對中國崛起有太大的影響。而要把中國做強,他就必須先集權,要把黨放在絕對領導的位置上。一個能夠堅持打擊貪腐數年而不停歇的人,不會是只想得過且過的人,十九大政治報告也充分展現了他的想法與企圖心。

對台灣來說,在習近平的中國夢裡,台灣是不可缺的一塊,我們比美國更需要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但現實情況好像是背道而馳。回想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時,當時所謂熱血的覺醒青年,大多數根本不知道兩岸服貿協議的內容是什麼,時過五年,沒想到年輕人的腦袋還是被仇恨和恐懼的情緒佔據。就像今年初習近平的講話,在台灣引起的是撿到槍的情緒反應,而不是理性的對話。民進黨與這些反中的年輕人不相上下,2010年時他們宣稱ECFA對台灣不利,集全黨之力反對,但現在的陸委會主委卻說ECFA整體對台灣有利,不希望陸方中止。蔡英文在2014年時也曾說,只要民進黨勝選,中共就會向民進黨的方向調整政策,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兩岸溝通管道全部中斷,兩岸關係更為緊張。

20191014-總統府召開記者會,總統蔡英文出席。(盧逸峰攝)
總統蔡英文曾表示,在民進黨上任後,中共會向民進黨的方向調整政策,如今現實卻是兩岸溝通中斷、關係愈加緊張。(資料照,盧逸峰攝)

最後,再提一次教父電影裡的對白:「離你的敵人更近一些」,「不要恨你的敵人,否則你會犯錯誤的判斷」。這才是我們面對中國大陸時應該有的態度。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