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潤生觀點:「局」與「勢」交錯-台灣當如何選擇?

2019-10-15 07:10

? 人氣

除回顧既往,另一項重點工作則是「觀大局」、「察大勢」。熟悉今日世界局勢的人,都非常清楚台灣的處境,不論台灣自身如何努力,它不具備主導今日局勢的能力,且影響力也微乎其微。換言之,台灣可做的頂多是順應世局,若連順應都不自知不自覺,所剩下的便是被毀滅一途。何謂「大局」?筆者認為,就是「兩個制度」、「兩種價值觀念」、「兩項行為模式」;何謂「大勢」?就是這兩個範疇的相爭、相容、或爭與容並行。在台灣生長的數代人,所熟悉的不外乎是:不完全但又自以為是的「美式資本主義」、「選舉制度」、「價值觀念」及「行政、司法等政府制度」;而對源自共產主義所蛻變,又夾雜傳統封建思想「中國式社會主義」的一黨專政制度並不認識,或有相當程度的誤解與排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條路線各有其產生的背景、歷程、發展的途徑,所需迫切應付解決的種種內部問題,及其所欲達成的國家社會目標與願景。雖歷經四十年的驗證(一九八0年至二0二0年),孰優孰劣,迄今仍難定論;但經數十年的共存,我們不得不承認:此四十年間全世界所蒙之利,遠較戰後、 「冷戰」及「後冷戰」數年(一九五0年至一九八0年) 強的多。因此兩大制度平行、共存,所產生全球一體化的資源配置,供應鏈的建構暨人才的自由移動,肇致多數地區或國家人力較有效地被使用,全球生產力因而提升。

20191010-立法院長蘇嘉全10日晚間出席於屏東河濱公園舉行的國慶焰火晚會,總統蔡英文等人也與會同樂。(立法院提供)
立法院長蘇嘉全10日晚間出席於屏東河濱公園舉行的國慶焰火晚會,總統蔡英文等人也與會同樂。(立法院提供)

世界各主要地區亦按全球化比較利益原則,各自尋覓適合自己最佳的經濟發展途徑,並因而產生一連串產業結構的更新、蛻變、及重建。伴隨全球化產業結構的改變(並仍在改變中),相應的各種文化、行為模式、價值觀念、法律條文、人權、民權等訴求,也隨之而生並成為常態。歷經四十多年所構建的全球化經濟、物質供應鏈及其上所衍生的行為、思想、文化等模式,絕不會因一時或突發性的個人因素而改變。我們可由最近中美間的貿易戰、金融戰、貨幣戰、全 球性的戰略佈局,及區域性海洋勢力的角力等衝突預知;經過這一連串的摩擦, 最終還得學習回歸在兩種制度、系統、思維模式下的共存、共榮之道。

換言之, 在這兩系統下,誰也無法讓對方絕對屈服,今後數年或數十年的摩擦或口語之爭是必然的,也不會消失。然而越多的爭論,將會帶進更多的認識與相容。在此兩種系統轄管影響範圍下,所代表的綜合實力(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力量), 在過去四十年間之消長,的確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我們若細細分類,從太空領域的發展、北冰洋的戰略佈局、區域性地緣海洋的武力展示、聯合國及有關國際各種社團的影響力、國內市場現有的購買力及潛在的發展力、人力資源供應的質與量、對世界各區域天然資源的掌控、國防預算的花費、新一代各式武裝力量研發及配置、核彈、氫彈、導彈等實力之各項競爭的領域中,在在看見代表兩個系統下之中美兩大強權間的相互角力,誰也不敢忽視誰,誰也贏不了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