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文:這是一部中共改革慘敗的悲劇─趙紫陽傳紀問世!

2019-10-15 05:50

? 人氣

官史把奪權成功前的歷史分為三截,1927——1937年被稱作第一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間隔了個八年抗戰,1946——1949年則稱作第二次土地革命戰爭即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誰?主要是解放被剝削被壓迫的貧苦農民。口號是消滅地主階級,剝奪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實現「土地還家」、「耕者有其田」,武裝奪取政權的軍隊由農民的子弟組成叫「解放軍」,稱謂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土地革命使廣大貧苦農民當了主人,地主階級、鄉村富裕農民及其子孫淪為新社會的敵人、賤民,於是人民感謝黨感謝毛。但是,新區土改還沒結束,合作化運動便啟動了。合作化是蘇俄革命的發明,中共借鑒,名義上是「集體所有」,實質是消滅土地私有制,土地國有即土地布爾什維克所有——黨有,即以國家強力剝奪所有農民的私有財產。人民公社則是這種剝奪更加極端的制度表現。合作化、統購統銷、戶籍制不僅剝奪了農民的土地、大型農具、耕牛、騾馬,還剝奪了農民的糧食生產、消費支配權和遷徙自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民名義上是「主人」,事實上淪為奴隸,國家成為管制數億農民的特大地主。革命承諾的目標與結果為什麼背道而馳?為什麼要革命,革命為了什麼為了誰?革命的真正受益者是誰?盧躍剛的研究結論是:包括前蘇聯和中國的共產革命是少數人利用大多數人的名義、少數人獲利,少數人借助暴力動員、壓迫、剝奪多數人的革命。革命的主力——農民在革命成功後的悲慘處境,以及土地制度即產權制度的變遷是兩條觀察、認識革命性質的線索。在革命的華麗口號背後,是「為奪權/掌權而打糧」的財政邏輯。

大陸民眾展出橫幅懷念趙紫陽在農村改革時的貢獻(維基百科)
大陸民眾展出橫幅懷念趙紫陽在農村改革時的貢獻(維基百科)

其二:「救贖說」。

本書從趙紫陽的角度,對大饑荒史實作了確鑿記錄。盧躍剛通過大量史料,確認了顧准原創「糊口經濟」概念的思想史價值,以及他用這個概念和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對大饑荒成因的解釋。這是當代中國史不可回避的慘烈一幕,與改革開放有必不可分的邏輯聯繫。作者根據它對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萬里,尤其是鄧趙的研究,提出了改革家「心理動因說」——「踐諾(實踐而不是踐踏30多年前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政治承諾)——救贖(反省罪錯,啟動良知,回到人道主義立場,進行經濟、政治改革,實現自我救贖)」。關於救贖,作者提供了1980年10月鄧接見美籍華裔科學家、企業家朱傳榘所說的「共產黨犯了很多錯誤,欠人民很多,我們必須向中國人民還債」等若干條證據。

鄧是毛禍國殃民罪責的近距離目擊者,本人也難脫干係;他是毛的償債人。鄧非毛,在鄧的執政理念背後,有三大反思:一是大饑荒;二是反右;三是文革。大饑荒欠下巨債,必須償還,為此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知識份子,反右不能再搞,但須為自由設限,不能縱容對執政者的挑戰。更不能搞文革大民主,天下大亂,談何救贖?趙也是救贖者,但他從救贖走向了更徹底的改革。他主持經濟、政治改革時期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有憲政民主思想和改革目標的威權主義者(主要為鄧趙之間的權威依附關係所決定),六四下臺被軟禁,通過閱讀、交流、思考,反省歷史,總結改革得失,成為一位堅定的自由主義者——憲政民主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