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頒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敘事想像力蘊含無所不包的熱情」波蘭女作家朵卡萩摘下桂冠

2019-10-10 19:17

? 人氣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朵卡萩(Olga Tokarczuk)。(AP)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朵卡萩(Olga Tokarczuk)。(AP)

全球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於負責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去年深陷性醜聞,因此去年暫停頒發此獎項,並於10日補頒,由波蘭極受矚目的暢銷小說家作家朵卡萩膺此殊榮,獲獎理由是:「敘事想像力蘊含無所不包的熱情,將多重的邊界交會描繪成一種生命形式。」她將榮獲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頒獎典禮將在12月10日於斯德哥爾摩舉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寫作風格揉合現實與魔幻

1962年1月29日,朵卡萩(Olga Tokarczuk)生於波蘭蘇萊胡夫(Sulechów)目前定居在波蘭西南部的樂斯拉夫(Wrocław)。她的雙親都是老師,爸爸兼任學校圖書館員,因此她從小就在圖書館裡看遍各類的書,培養出個人文學品味。1980年起,她在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接受心理學訓練,原本要當心理學家的她後來進入文壇,瑞士知名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對她影響甚深,從她的作品可以看出這一點。

1989年,朵卡萩出版第一本著作《鏡中城市》(Miasta w lustrach),這本詩集成為她文學事業的起點,她後來陸續又出版了8部長篇小說與2本短篇小說集。她善於在作品裡融合現實生活、民間傳說、史詩、神話,寫作風格揉合現實與魔幻,她的文字反映波蘭人的日常生活及她神秘的內心世界。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朵卡萩(美聯社)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朵卡萩(美聯社)

1993年,她出版小說處女作《讀書人的旅程》(Podróz ludzi Księgi,暫譯),故事背景設定在17世紀的法國與西班牙,書中主角尋找庇里牛斯山(Pyrenees)地區的一本神秘書籍。這部作品頗受好評,並獲得波蘭出版商最佳新人獎。

她在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Prawiek i inne czasy)與1998年出版的《收集夢的剪貼簿》(Dom dzienny, dom nocny)相繼獲得波蘭權威文學獎「尼刻文學獎」(Nagroda Literacka NIKE),這讓她受到評論界的讚譽及廣大讀者的喜愛,這2部作品皆有中譯本在台灣出版。朵卡萩敢於批判波蘭的過往,包括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事件,這讓她飽受保守人士的批評,她甚至曾遭到死亡威脅。

瑞典學院指出,《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堪稱朵卡萩真正的突破之作。她虛構出波蘭的一個偏遠村落「太古」,村子的四方邊界由4位天使長守護,且四方邊界有道無法逾越的隱形牆,那些以為自己離開太古的人其實只是在牆前睡著做了夢而已。朵卡萩書寫這個虛構的村落長達80年的人事變遷,藉此映照出萬物存在的情境,這本書宛如一個亙古大夢,夢中是人類對生命、愛情、時間的記憶。

朵卡萩作品的中文譯本《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封面。
朵卡萩作品的中文譯本《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封面。

這個故事的背景始於1914年,探討波蘭20世紀的歷史,朵卡萩說她試著透過這部作品來接受波蘭過往的國家形象。這部作品也是1989年後波蘭新文學的代表,這種新聞學拒絕道德判斷,不願代表國家的良心,而是呈現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具藝術特質的精巧複雜風格。

去年,朵卡萩以長篇小說作品《飛翔》(Flights)榮獲國際文學大獎「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波蘭作家。這部小說的主題探討旅行與人類解剖等,時間線從17世紀至當代,橫跨數個世紀,小說裡的各個故事互有關聯,包括17世紀荷蘭解剖家費爾海恩(Philip Verheyen)解剖自己遭截肢的腿,費爾海恩死後,他的學生尋找當年那隻腿以完成葬禮,另外還有當代一位移民紐西蘭的波蘭女子重返母國,下毒殺害現已病入膏肓的學生時期情人。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讚譽《飛翔》是「我們這個瘋狂時代的哲學故事」。

波蘭知名小說家朵卡萩以《飛翔》一書獲得2018年曼布克國際獎(美聯社)
去年朵卡萩以《飛翔》一書獲得曼布克國際獎(美聯社)

瑞典學院指出,朵卡萩從未將現實視為穩定或永恆,她在兩股對立的文化形成的張力之中建構小說,包括自然與文化、理性與瘋狂、男性與女性、家庭與疏離。朵卡萩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表示:「這個獎項將為我們帶來某種樂觀情緒。」她還表示:「對作家來說,這裡(波蘭)是好地方,波蘭的一切都不平淡無奇,作家得重新敘述一切。」

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摘下桂冠,獲獎理由是:「他透過情感力量強大的小說,揭露我們與世界的連結那種空幻感之下的深淵。」他的作品以文體細膩優美著稱,雖然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經典作品包括《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與《我輩孤雛》(When We Were Orphans)等。

諾貝爾文學獎去年為何停頒?

前年11月,18名女性受到「#MeToo」運動的啟發,公開指控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在1996年至2017年頻頻性侵得逞,並利用權勢與人脈做為威脅,逼迫受害者噤聲。

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爆發性醜聞,瑞典學院4日宣布,將把今年度的文學獎,延至2019年頒發。圖為院士芙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與被控性侵的先生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AP)
瑞典學院去年深陷性醜聞,圖為院士芙洛斯登松(左)與被控性侵的先生阿爾諾(右)(AP)

為了抗議瑞典學院對這起性醜聞的消極作為,瑞典作家奧斯特格倫(Klas Östergren)、比較文學教授埃斯普馬克(Kjell Espmark)、瑞典學院前常務秘書與歷史學家英格倫(Peter Englund)等3位瑞典學院院士去年4月宣布辭職,芙洛斯登松與瑞典學院常務秘書長丹紐斯(Sara Danius)也在同月宣布辭職。

此外,瑞典學院的院士艾克曼(Kerstin Ekman)與洛塔斯(Lotta Lotass)分別從1989年和2015年開始就不再參與院內事務,這樣一來,今年只剩10名院士可正常參與遴選機制,不足所需的12人投票門檻,加上瑞典學院的名聲搖搖欲墜,因此瑞典學院去年最後不得不宣布停頒。

諾貝爾文學獎二、三事

178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創立瑞典學院,共設有18名院士。瑞典學院院士為終身制,院士過世方能增補新人。依照原本的制度,院士無法正式辭任,但可拒絶參與學院事務,但經過去年的性醜聞風暴後,瑞典學院推動了一些改革,包括院士可自願辭職。

每年2月,瑞典學院聘請的專家學者與作家(包括前任文學獎得主)擬出初選名單,到5月初時淘汰至僅剩5人。整個夏天,瑞典學院的18名院士會仔細研讀這5位作家的作品,決定最後獎落誰家,必須至少有12名院士參加投票才算有效。

2019諾貝爾獎得主與公布時程(台灣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賽門札(Gregg L. Semenza)、凱林(William Kaelin Jr.)、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物理學獎──皮博斯(James Peebles)、麥耶(Michel Mayor)、奎洛茲(Didier Queloz)

化學獎──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惠廷安(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Yoshino Akira)

文學獎──朵卡萩(Olga Tokarczu,2018年得主)/漢德克(Peter Handke,2019年得主)

和平獎──10月11日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4日下午5時45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