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大選年的兩岸關係,台灣的風險與蔡英文的機遇

2019-10-13 06:50

? 人氣

台灣2020總統大選,與美國、中共關係密不可分。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資料照,AP)

台灣2020總統大選,與美國、中共關係密不可分。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右)。(資料照,AP)

大選年的兩岸關係,受到三項「個別政策」及兩組「雙邊關係」變動的影響。三項個別政策,指的是美國的兩岸政策、中共的對台政策,以及台灣的大陸政策;兩組雙邊關係指的是台美關係和中美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的兩岸政策

美國是影響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外部因素。1979年1月1日,美國根據「三公報一法」與中共建交,但與台灣維持密切的實質關係。此後,美國即採「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政策處理兩岸關係問題。所謂「分而不獨」,即承認兩岸分治的現實,但不支持法理台獨;「和而不統」則是美國期待兩岸和平,但不希望見到兩岸統一。涉及兩岸政治定位的爭議,美國的態度是維持戰略模糊的立場。

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美國的兩岸政策出現微妙的變化。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把崛起的中國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這不是美國對中共首次做出的戰略定位,但雙方的分歧,則從利益衝突擴大到觸及結構性的矛盾。因此,中美對抗會成為一場長期的鬥爭,美國則把台灣視為圍堵中方的一張牌。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台灣總統選舉,美國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外界對於美方支持蔡英文連任的立場,則是心知肚明。例如,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在2018年底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前,即影射中共利用假新聞影響選舉。

為了抬高蔡英文總統的選戰聲勢,美國大力強化與台灣關係。根據美國國防部於2019年6日1日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台灣、新加坡、紐西蘭和蒙古,並列為美國「可靠、有能力及天然的夥伴」。報告認為,「這四個國家都為美國在世界各地的使命做出貢獻,且積極採取措施,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因此,「美國將尋求與台灣建立強而有力的夥伴關係,並將忠實履行《台灣關係法》」。

川普對蔡政府的支持不是說說而已,包括7月已批准售台的108輛MIA2T戰車,加上8月同意售台的66架F-16V新型戰機案,短短不到兩個月,售台精密武器案分別以個案方式接連通過,此舉被認為是前所未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無視中共對軍售台灣的強烈抗議,於8月23日派遣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綠灣」號(USS Green Bay),由南向北通過台灣海峽,返回位於日本九州島的母港佐世保。這是美國軍艦今年以來第七度通過台灣海峽。

2019年10月,深陷「烏克蘭門」醜聞的川普總統,痛斥準備彈劾他的民主黨(AP)
外界對美國總統川普支持蔡英文連任心知肚明,從MIA2T戰車、F-16V新型戰機售台精密武器案便可知曉。(資料照,AP)

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機事件,曾導致中美關係的緊張。如今處於敏感的台灣大選時刻,美國頻頻在台海秀肌肉,確有擦槍走火的危險。早在2018年12月8日,在中共黨媒《環球時報》舉辦的年會中,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就表示,未來這一年的情勢是「南海暗流湧動,台海火山即將爆發」;他認為,美國最好的「抓手」(施力點)就是蔡英文,現在蔡完全配合美國,所以無論從主觀形式還是客觀形勢來看,台海問題都是要關注的重點,很容易發生衝突,差別只在規模大小而已。

但在川普眼中,中美貿易戰的重要性應是高於台灣問題,這和他爭取連任有關。因此,川普不會為影響台灣大選,挑戰中共眼中的「核心利益」。美國在台海展現軍力,帶有「預防性防衛」(preventive defense)的意涵,目的不是為了製造事端,而是避免1996年台灣總統選前的台海軍事危機重演。

中共對台政策與中美關係

2019年至2022年中共召開「二十大」之前,是習近平聲稱的「歷史交匯時期」,中共當然關切台灣在明年總統大選之前的政情變化。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結果,非美國所預期,美國和民進黨都指控北京介入,卻提不出有力的證據;但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應是北京對台決策當局所樂見。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那次選後即聲稱,選舉結果「反映廣大台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言下之意,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後提出的惠台措施已收到效果。

此外,馬曉光也針對台灣政治板塊藍大於綠的移動,強調中共「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也會在對兩岸關係、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歡迎台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國台辦的說法意有所指,因為只有藍營執政的縣市,對中共關注的「九二共識」問題不存障礙,才有機會與對岸建立「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的管道。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美聯社)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見圖)強調中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6月19日指出,美方預期中共將透過社群媒體、入侵網路等手段,試圖干預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立委選舉,聲稱美方將考慮台灣因應此問題所需能力,直接提供協助。

個人認為,中共和美國一樣,都關心台灣的總統大選,也都試圖運用手中的籌碼,讓結果能符合本身的期待。但美國的介入會被中共視為「干預內政」,付出的代價是中美關係;中共的介入則有可能重演1996年和200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成為選舉的「票房毒藥」。

習近平曾說,會「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但客觀形勢的變化,非主觀意志所能轉移。除了川普的言行難以預測外,台灣選情的瞬息萬變,也非中共所能有效掌控。

例如,「九合一」選後,國、民兩黨的聲勢消長,就出現了預期不到的變化。國民黨的參選人韓國瑜,因支持他的特定媒體而受池魚之殃,竟遭黨內同志抹紅。國民黨已面臨內部的整合問題,連對九二共識都有不同的意見;相形之下,蔡英文以逸待勞,民意支持度已從2018年底地方選舉的挫敗谷底翻身。

另一方面,香港反修例抗議行動越演越烈,其對台灣大選產生的外溢效應,讓中共陷於進退維谷的困境。當事件到了不可收拾時,不排除北京有採取武力鎮壓的可能。如不出此下策,中共則會被視為「紙老虎」;但動武的結果又會證明,一國兩制的失敗竟落到如此下場。兩種情況都給了台灣「反中抗中」者見縫插針的機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於9月4日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港府或認為這是一項重大讓步,反對人士卻認為來得太遲於事無補。如果這是北京的緩兵之計,香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台灣對陸政策與台美關係

雖然進入第一任期的最後一年,蔡英文並沒有變成「跛鴨」,她的一言一行仍是動見觀瞻。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及新政府的大陸政策時表示,她會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所謂政治基礎,蔡強調包含四項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蔡總統並在同年10月的國慶演說中,提出包括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等「新四不」。

蔡英文認為她的講話是向對岸釋出善意,得到的回應卻是一句「未完成的答卷」。因雙方缺乏溝通管道,兩岸出現了錯估和誤判的「敵意螺旋」。

2019年元旦,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提出大陸政策的「四個必須」,即呼籲中共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也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從「新四不」到「四個必須」,意味著蔡的大陸政策已開始反守為攻。

在守勢方面,蔡把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挫敗歸咎於「外力介入」。她必須避免國民黨藉對岸之助,以「地方包圍中央」之勢,在2020年總統選戰中乘勝追擊。此外,蔡也為兩岸交流建立了下列三道防護網:一是民生安全防護網,二是資訊安全的防護網,三是強化兩岸互動中的民主防護網。

立法院於2019年5月7日迅速三讀通過《國家機密保護法》,以及下會期即將展開的「中共代理人」修法工作,目的就是製造「寒蟬效應」,同時防止國民黨取得兩岸交流的主導權。

在攻勢方面,蔡政府的國安團隊事前應已掌握到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所要釋出的訊息。習在講話中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和「民主協商」,讓民進黨找到借題發揮的機會。蔡英文利用台灣民眾反對「一國兩制」以及對「統一」的疑懼,把這兩個概念和「九二共識」巧妙結合起來。有人形容蔡英文撿到了槍,她喊出「護民主,守主權」的口號,不僅讓她在黨內初選擊敗了賴清德,並在大選前就取得大陸政策議題的發言權。

對蔡英文而言,香港的「反修例」抗議,無異是一件「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蔡把香港事件當作一國兩制的負面教材,強化她「護民主,守主權」要求的正當性。如果香港問題一直懸而未決,民進黨不但撿到槍,還外加一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彈藥。

陳菊(左)在蔡英文(右)政府舉足輕重。(郭晉瑋攝)
總統蔡英文(右)因香港反送中事件得以強化她所主張「護民主,守主權」要求的正當性。(資料照,郭晉瑋攝)

2019年8月28日,蔡英文以錄影方式在「美國退伍軍團協會」(American Legion)年度全國大會發表談話稱:「我們絕不會刻意挑釁中共,不會尋求和中共發生衝突,但請中共尊重我們的民主制度。」看來兩岸關係呈現「鬥而不破」的狀態,應是符合蔡英文的選舉利益。「鬥」有助於凝聚黨內的基本盤,「不破」則是避免中間選民的大量流失。所謂過猶不及,這需要高度的政治技巧來操作。

對於港人追求自由民主的要求,蔡強調「支持但不會介入」的立場;對川普政府此時的友台措施,蔡則是被動表示配合,以避免被戴上「挾洋自重」的帽子。雖然台美關係因中美對抗而水漲船高,「反中友台」也成為當前美國國內的民意主流,但川普行事作風一向難以預測,蔡英文應存警惕,必須考慮「親美抗中」所付出的代價。勝選雖是蔡的優先課題,但也須為選後的大陸政策保留行動空間。

雖然涉及台灣總統選舉的所有「利益攸關者」,檯面下動作頻頻,但大選年的兩岸關係,仍會持續呈現「兩個固定對手間的不穩定共存」狀態。若有重大改變,將會在2020年1月選舉之後。

20191004-多維觀點047期。(多維提供)
多維觀點047期。(多維提供)

*作者為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47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